河北党政代表团北京之行:创新孕育新动能

07.04.2016  01:39

□河北日报记者 张许峰[北京报道]

阅读提示

河北党政代表团北京之行的学习考察重点放在了被称作“中国硅谷”的中关村。

2015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总收入4.07万亿元,以“一区十六园”占全市2.97%的土地面积,实现了对全市经济增长36.8%的贡献率。

作为北京经济转向创新驱动的支撑力量,中关村的创新发展也为首都产业疏解提供了强大的后续支持。

在经济发展亟需动能转换的新常态下,中关村乃至北京的创新发展,对于转型调整中的京畿大省河北而言,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审视这个创新之地,不但可以发现其持续深化改革和政策创新的不懈坚持,更能体会到贯穿始终的创新精神。

政策先行,释放创新活力

在中关村,人们喜欢把一些政策转换成“数据”来表述。

他们可能不清楚《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的内容,但他们知道“京科九条”都包含什么,尽管两者是一回事儿。

类似的还有“1+6”“新四条”“新新四条”,以及“京科九条”的“姊妹篇”——“京校十条”。

其实,它们都是为中关村乃至北京创新发展所设计的创新政策。

“1+6”和“新四条”主要涉及中央事权方面,在中央级事业单位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延期缴纳改革等方面的政策突破。“京科九条”和“京校十条”则属于市级创新政策。

京校十条”发布于2014年1月,主要受益面为高校。这一政策被人们称道的是:允许教师兼职参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京科九条”出台于2014年6月,政策覆盖的是科研机构。主要内容包括科研机构可以自主设置科研岗位,可以年薪制聘任高层次人才;科研经费可用于产业化,成果转化70%收益可用于奖励;鼓励科研机构将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孵化服务等。

业界这样评价“京校十条”和“京科九条”的创新:前者把“象牙塔”里的创新活力释放出来了;后者则全面盘活了北京科技领域人、财、物,最大限度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让“原地踏步”的科研成果“”起来。

北京推出多项富有突破性的新政,不能否认与其首都身份及政治资源禀赋有关。加之中关村变身首个国家级创新示范区,本身也肩负着创新示范的使命。

但促使他们实现政策突破的理由并不仅限于此。

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上如是提出。

破解制约之道,唯有改革。中关村示范区则肩负起先行者责任。

为促进产学研结合,中关村引导建立若干开放实验室,支持建立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器;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协同创新研究院等,支持产学研部门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促进科研人员与企业人员双向流动,加快科技创新进程。

为解决科技成果流通问题,中关村成立了技术交易机构。通过市场选择的方式,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并通过市场反馈促进技术改进。

来自中关村管委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中关村共有105项激励试点方案获得批复。2011年以来,中关村实施了70余项改革举措,涉及创业支持、人才引进、企业融资、商事登记、海关、检验检疫等多个方面,不断形成了可复制的经验。

中关村的很多政策看起来很细,甚至很小,但针对的都是创新创业所遇到的具体问题,都是带有先行先试和突破性的。这种政策创新思路对于其他地方,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挂职中关村管委会副主任的河北省科技厅副巡视员张涛说。

而来自政策层面的突破和创新一直在延续。

今年3月初,公安部出台支持北京创新发展出入境管理改革的20条政策,成为全国外籍人才管理力度最大的制度创新,其中多项政策直接提到中关村。

去年11月,工商总局批复同意支持中关村创新发展的19条意见。今年1月,新闻披露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实施支持中关村食品药品监管及产业发展的12条政策。去年底,质检总局支持中关村设立特殊物品及生物材料进出口“一站式”服务平台。

当此之际,不难理解为何中关村产生了那么多全国“第一”——全国第一部明示“法无明文禁止皆可为”的科技园区条例,全国第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全国第一家不核定经营范围的企业,全国第一家有限合伙制企业投资机构,全国第一家科技成果占注册资本100%的企业……

中关村构建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吸引了人们前来寻找合作机会。河北日报资料片

转变职能,升级创新服务

点一杯咖啡,就可以免费获得一天的创业工作空间。在这里,你可以发布或寻找创业项目。甚至,项目从孵化到产业落地的全流程服务,都可以在这里享受到。

这就是中关村创业大街。

这是一条聚集了各类新型孵化器的场所。从最早的车库咖啡到后起之秀3W咖啡、36氪,都闻名业界。

这条街上还有一个创业会客厅。从其业务窗口设置和专门辟出的党员活动区看,似乎是机关单位,但会客厅的负责人李英明告诉记者,他们其实是一个政府打造、市场化运作、社会化力量参与的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平台。从法律咨询到融资疑问,都可以在这里找到答案。

而运营整条创业大街的,是北京海置科创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这种态势也是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与政策驱动下,结合商业模式共同形成的。创业大街既是一个在政策引导下做出来的示范街区,同时它又是一个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的产品。”海置科创董事长姚宏波说。

创新创业,要尊重市场规律,就要摆正政府和市场各自的角色定位。中关村创新发展的过程,便是政府和市场明确自身功能定位的过程。

中关村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中关村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市场、社会发挥作用的强度和方式有所不同。但总的趋势是通过转变政府职能,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发挥新型社会组织在治理体系中的平台和服务功能。这样才能形成联合治理的“创新共治”格局,更好地为创新创业提供服务。

基于上述认识,中关村管委会坚持了一个理念,就是政府职能主要是在涉及国家战略和国防领域的创新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为创新提供制度供给和公共服务,保护知识产权,营造环境,在市场失灵、缺位的领域和环节补位。

中关村的政策创新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尽管政策出自政府,但同时也遵从了市场的需求。

例如,设立中关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与专业化的投资机构共同成立子基金。政府不参与日常管理,充分尊重专业管理团队判断,与社会资本共担风险。资金退出遵从市场规则,不必走招拍挂程序。

据统计,目前中关村已引导设立各类投资基金45只,规模逾200亿元,发生的创业投资案例和金额占全国40%以上。

提供创新服务,决非政府大包大揽。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

而对于各类新型社会组织,中关村积极支持其发展。

据介绍,在中关村开展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改革试点,实施了社会组织可无业务主管单位直接登记,可在全国范围吸收会员和开展活动,产业技术联盟可直接登记为社团法人等系列举措。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进步通常以获得市场回报为支撑。”有学者指出,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应该创新观念,明确定位,转型服务,向市场注入更多激励因素,引导和刺激经济发展。

认识决定行动。一场创新政府管理理念的改革在北京开启。

2014年,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发出了北京首张新版营业执照,执照主人是清华大学学生创客王世栋。公司注册程序的人性化,让大学生刚刚起步的创业征程扯直了风帆。

生物医药科学家们不用在试剂进口流程上发愁了,首个“一站式”生物试剂进出口中心为他们解决了诸多后顾之忧。

怎样的治理体系,带来怎样的创新态势。

以只有220米长的创业大街为例,在这里,不管是孵化、培训、投资、媒体宣传,还是细分的软件硬件、人力招聘,以及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都形成了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链条。

从2014年6月开街到2015年12月,中关村创业大街已累计入孵创业团队700个,其中超过100个为海外团队。合作投资机构超过2500家,有375个团队获得融资,平均每家融资500万元。

市场主导下的创新治理体系,让中关村各园区产业迈向“高精尖”。

中关村位于核心区海淀园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牢牢占据着研发设计和销售这“微笑曲线”的两端。昌平园、大兴—亦庄园的生物医药产业,丰台园、房山园的高端制造业,顺义园、怀柔园的新材料产业等都呈现了迅猛发展态势,形成各园差异化、高端化、协同化发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