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资本市场迈入“联通”时代
当日在上海参加开通仪式的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沪港通丰富了交易品种,优化了市场结构,为境内外投资者投资A股和港股提供了便利和机会,有利于投资者共享两地经济发展成果,增强中国资本市场整体实力,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
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开创跨境证券投资新模式
沪港股市当日高开低走。上证综指以2506.86点跳空高开,尾盘收报2474.01点,跌0.19%。香港恒生指数走势先升后跌,收市跌290点报23797点。港股主板全日成交金额约830亿港元,较上周五成交增加14%。
中银国际分析师卢嘉伟认为,尽管港股高开后低走且南向及北向资金量差异也较预期为大,但作为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一项新尝试,沪港通是相当成功的。
上交所和港交所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两个市场同属一个时区,规则、文化、习惯相互熟悉,这为沪港通奠定了坚实的合作基础。加上国家开放战略的力度加大,跨境人民币扩大使用,使得沪港通有了坚实的基础。
有分析认为,17日沪港两地一声锣响,开启了中国资本市场一个新的纪元:沪港两地两个隔绝的资本市场,因为独特的机制设计,促成了中国资本市场联通、开放的大跨越。
沪港通在制度设计时,既尊重两地的实际,又重视引入新的理念。“虽然过程起起伏伏,但最终用创新的思维,克服和填平了两地的差异。”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说。
采用主场原则与投资者习惯兼顾原则,两个市场的投资者没陌生感
沪港通的创新机制,创造了多个第一,为两个存在差异的交易所联通作出了示范。
港交所的交易,采用港币计价和结算,而上交所用人民币结算,两个币种同时交易,如何报价,如何结算?
上交所总经理黄红元介绍,在沪港通的设计中,采用了主场原则与投资者习惯兼顾的原则。香港投资者在提交定单前,完全按照港交所的规则进行,上交所的投资者在提交定单前按照上交所的规则进行,而提交定单后,按照对方交易所的规则执行。这样,两个区域的投资者没有陌生感。
在货币的使用上,香港投资者投资A股,采用人民币直接报价,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仍采用人民币报价,港币交易,由系统自动将人民币转换成港币清算。
沪港交易所之间的清算,首次采用了中央对手方清算的模式。考虑到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规则上的差异,内地投资者投资港股,新机制有资金门槛:50万元股票市值。“香港市场没有涨停板,所以,出于对内地投资者的保护设了这一门槛。”中国结算公司总经理戴文华说。
为实现稳起步的目标,沪港通首次采用了额度管理。试点初期,对人民币跨境投资额度实行总量管理,港股通总额度为25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05亿元人民币;沪股通总额度为3000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13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股票268只。“这些资本双向开放,但又都在一个闭环中运行,不会对内地资本造成冲击。”黄红元说。
境内外投资者表现活跃,未出现无人交易或过于疯狂的现象
港股通交易首日,内地投资者反应热烈。以海通证券为例,共有144家营业部488名客户参与交易,累计成交925笔,成交金额5926万元人民币。
沪港通首日,国际投资者同样活跃。数据显示,通过沪股通流入上海股市的资金量在13时57分达到当日额度上限130亿元人民币,展现出境外投资者对内地股票市场的投资需求。
在投资标的方面,境外投资者更为青睐具有良好基本面、充分代表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以及香港市场稀缺的大中型股票。消费、基础设施、制造、非银金融等多个行业的指标股受到追捧。
对于沪港通,境外投资者普遍看好。一些世界著名投资机构代表曾分三批先后造访上交所,上交所也走访了几百家投资机构,向他们推荐沪港通。“这些机构都对沪港通充满兴趣。”黄红元分析,“其原因,还是看好中国经济。他们认为沪港通给了他们持有中国股票和分享中国红利的机会。”
中信证券理财顾问李海分析认为,当日沪股通个股表现差异大。前期出现较大调整的传媒、军工、医药等明显上涨,而钢铁、煤炭、航空等传统行业处于跌幅前列,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境外投资者对于国内经济结构转型以及本届政府较为认同。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认为,沪港通首日表现符合交易所预期,未出现无人交易或过于疯狂的现象,是“波澜不惊,冷静开场,全线安全运行”,达到安全及顺利交易的目标。李小加以“煲汤”来比喻沪港通,要慢慢煲,不能以现时的小小的第一步来判断将来,他对未来长期充满信心,并重申目前没有增加额度的时间表。
对于南下资金少过北上资金,李小加说,要做有气度的香港人,并且要看长线,今日南下资金较少,就算现在带来的资金流不大,有信心日后资金流肯定会增加,因为中国要走向世界。
本网站转载信息只代表文章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河北财政信息网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