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 “靶向治理”让污染物无处可逃

28.05.2017  19:52

  □记者 祝雪娟

  企业偷排偷放,与环保部门打游击……大气污染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急需科技手段作为支撑。沧州市通过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测、加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等有效措施,实现了“精准治霾、靶向治理”,让“污染物”无处可逃。

  5月26日下午,记者跟随“守护蓝天记者行”报道组来到沧州市渤海新区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有毒有害气体预警体系建设试点项目现场。

  在二楼大厅,一块巨大的显示屏上显示着有毒有害气体预警监测系统溯源地图,广东中联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邹鑫告诉记者,这个项目是国家试点项目,目前6个站点及5个重点企业电子鼻设备已安装调试,中控已显示部分数据。其主要作用一是针对工业园区的突发事故如泄漏、爆炸等,可以第一时间响应预警,指导后续抢险;二是利用开径式傅里叶红外设备监测烃类、苯类、脂类等380多种有毒有害气体,数据24小时实时更新,一旦出现超标的情况,会将数据信息传送到相关执法人员以及主管单位领导的手机上。该项目试运行两个月来,没有发现超标情况。

  “以前执法人员都是24小时值班,不间断地巡查,发现有恶臭异味的企业就去检查,但是毕竟靠人力有时无法确定污染源来自哪里、是否超标,不能及时准确对排污企业进行查处。”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孟祥兴说,“这套系统可以帮助执法人员快速锁定有毒有害气体是否超标,并根据企业的排放特征及时查清污染源进而治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大气环境及周边敏感区域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这是我省唯一一家申报成功试点的单位,预计6月下旬完成项目验收,未来效果好的话会多增加一些监测点。

  沧州市环保局总工张俊华告诉记者,为实现大气环境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沧州中心城区投入2937万元建设了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准监测平台,中心城区共布设了379个监测点位,目前已正式投入运营。渤海新区投入2000万元建成了“群体式”协同监测网络,共设置点位117个,安装各种监测设备170台套,达到环境监测网络全覆盖。这些项目的实施为大气监测实现了“精准治霾、靶向治理”。

  先河环保大数据应用中心副主任王春迎指着一处路灯杆上的六参数微型站告诉记者,这些小微型空气污染监测设备,可以通过网格化组合精准监测技术,实时掌握城区每一处地点污染物的排放水平。对大气污染尤其是无组织排放进行精准化、精细化监管,管理部门可以直观地看到哪个具体点位的污染物浓度较高,有的放矢地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和环保执法工作,实现管理从“点对点”到“点对面”;网格化还可以针对四季不同的首要污染物进行不同的目标控制,可以做到污染防控目标明确,并提前布置不同污染物、不同指标的考核与达标情况。

  “网格化精准监控系统起到了‘消息树’和‘作战指挥部’的作用,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决策的支撑平台。在追查、追踪污染源上,结合气象数据、气团运动轨迹等,可对污染源头进行定位分析,管控人员可到现场进行实时的污染源管理,可在第一时间将污染控制在扩散之前。”王春迎说,“先河环保的大数据专家团队会根据网格化平台数据及实地排查情况,科学研判污染变化趋势,准确评估减排效果,在污染分析研判、减排措施制定、污染防护、行动督导落实、重污染天气应对、减排方案指导等方面,提出短期、中长期针对性管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