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激活跨越发展新动能
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沧州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由449项精简到177项,精简幅度达61%;全市内资市场主体总量32.32万户;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290多名,建立研发机构40多家……
沧州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市委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一系列抓要害、动真格的改革相继推出,多项领域的重大改革相继“破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铿锵有力的前进步伐奏响了沧州大发展、快发展的时代夯歌。
加强机制创新,激活发展原动力
机制创新是发展的活力和动力源泉。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凭着“改革关头勇者胜”的决心,坚持以改革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改革发展的任务扛在肩上,不断释放新需求的体制机制创新活力,项目建设、人才引进、金融业发展等领域实现新突破。几年间,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先后十三次召开会议,出台《沧州市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5—2020)》《关于深化我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渤海新区创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的改革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涌现出渤海新区行政审批局、黄骅“阳光政务”、肃宁“互联网+政务服务”等一批改革亮点。
资金往往是园区发展的短板,如何破解资金需求,成为园区建设的关键问题。2015年4月,河北省承接首都产业转移的重大战略项目——总投资120亿元的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在沧州经济开发区破土动工。为积极推进汽车产业发展,沧州开发区规划建设汽车产业园项目,但受资金因素影响,园区建设一度触及了“天花板”。为突破资金瓶颈,开发区经多方研究探讨,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通过P P 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4亿元,以“分期支付”方式,与社会资本资金开展合作,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共舞共赢”。
在人才引进机制创新方面,加大对人才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设立全市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人才开发、人才服务和人才载体建设,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截至目前,已与京津26家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引进科技成果与高端技术160多项,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290多名,建立研发机构40多家。依托“两院”院士及其团队,设立高层次人才创业园1个,建立了15个省级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5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柔性引进院士19名、博士109名。
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金融创新亮点突出。强化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出台《加强金融创新推动实体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措施》,从扩大信贷投放、提高存贷比、推进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等十个方面推进金融创新,构筑起政府组织协调引导、金融机构改革创新服务、企业诚信经营发展的新型政银企关系。积极推进企业上市融资,对2015年及以后年度新增上市企业提高奖励标准,在主板(含创业板)上市的,奖励200万元,授予企业法定代表人“创业功臣”称号;在“新三板”上市的奖励100万元;在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股改上市的奖励5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企业达133家,上市融资总额近96.58亿元。成功引进华夏、浦发等29家银行金融机构,银行机构网点覆盖了辖内全部县域。深化行政审批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改革的目的就是深挖潜力、释放活力、增强动力。我市抓住重点,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从经济体制领域率先破题,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市场活力的“乘法”。
前不久,鑫威电子有限公司项目主管于大维来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领到了办好的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书。“我是昨天才报的材料,没想到今天就办成了。过去办理投资项目备案书至少要一周时间。”让于大维感到欣喜的背后,是我市政务服务环境正在悄然发生的良性转变。
设立行政审批科,变“多窗口”为“单窗口”;顺利完成审批职能整合、行政审批科组建,承办科室由以前的111个减少到29个;整合35个部门的91项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出台了《沧州市项目联合审批管理办法》,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分散审核、同步审批、限时办结”的工作模式,为项目落地提供跨部门、跨层级的全程代办服务……
瞄准老百姓最关心、与老百姓关系最密切的现实问题,着力精简审批事项、缩短流程时限,市本级行政审批事项由449项精简到177项,精简幅度达61%。对性质、内容、程序相同和相近的审批事项进行合并,优化再造流程,审批总时限、审批总环节削减率分别达到16.8%和16.5%。
自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敢于碰硬、真抓实干的改革举措统筹推进,犹如春风吹拂狮城大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去的是群众和企业的经济、时间成本,增加的是政府服务能力提升和发展环境的优化,“一减一加”成效立显。统计显示,5年来,全市内资市场主体总量32.32万户,市场主体的增加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3535亿元。
沿海经济强劲带动,开放合作风生水起
港口,是沧州对外开放的窗口。以开放促改革,凸显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和胸襟。开放合作,成为我市深化改革的突出特点之一。渤海新区黄骅港综合港区的通航,让沧州走进了“海洋经济时代”,京津冀协同发展、环渤海合作发展、“一带一路”开放发展、河北沿海率先发展等国家战略,为沧州加快发展再一次送来了春风。
以海兴港,以港促产,以产带城。在蓝色经济战略的带动下,“港产城”建设齐头并进,一座现代化沿海新城悄然崛起。
港口建设进展迅速,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成功开通中欧国际班列和至东南亚国际直航航线,邯黄铁路实现通车运营,20万吨级船舶实现满载进港,综合保税区正式启动申报、达到封关条件。为进一步扩大黄骅港对腹地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黄骅港枢纽化、国际化进程,拉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部沿海延伸,以及推动海上丝绸之路向中西部地区甚至欧洲拓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设施条件。黄骅港吞吐量一举跨过2亿吨大关,去年完成吞吐量2.45亿吨,同比增长46.93%;集装箱完成60万标箱,同比增长19.87%,吞吐量增速始终位居全国亿吨港口首位,成为我国第一能源大港,被《中国水运报》评为“2016年中国最美港口”。
项目建设突飞猛进,经济发展凯歌高奏。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成为河北省承接北京医药产业转移的唯一园区,已签约药企68家,总投资218.5亿元;北汽60万辆微车产业基地顺利投产,北汽汽车试验场、零部件再制造、30万台发动机等后续和关联项目快速跟进;澳乐30万头肉牛育肥加工、三瑞科技等总投资945亿元的216个项目如期开工;美国嘉好粮油、中海油安全环保与清洁燃料升级、和信海纳川汽车部件等总投资437亿元的97个项目竣工投产;石化、冶金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加快,新材料、特种机器人、通用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聚集,项目建设始保持强劲发展态势。
随着港口发展和项目建设提速,处于渤海之滨的黄骅新城日新月异,功能日臻完善,承载能力显著增强。以省级园林城区和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为载体,集中开展沿路环境综合整治、绿化渤海新区大地、城乡环境整治等专项行动,黄骅市顺利通过国家级园林城和卫生城初验,城市绿亮净美水平明显提升,新增城区绿化面积66万平方米、乡村绿化面积6.85万亩。启动棚改前期工作,推进工贸街和国富商城改造、贝壳湖公园、标准化农贸市场、市民体育场、雨污分流等一批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城市配套工程。
改革催生动力,开放铸就辉煌。随着一项项改革举措的深入推进,沧州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责任编辑:张永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