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运河区秋冬植树造林行动早成效大

25.11.2014  19:28
      沧州市运河区紧紧围绕“绿色崛起,扮靓城市,走生态发展之路”的工作思路,举全区之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     一、领导重视,造林绿化工作亲自抓。运河区委主要领导提出“要以‘万人百株树’活动为主线,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工作”。截至11月20日,该区今年秋冬完成造林4580亩。为推进今冬造林绿化工作深入开展,赵学明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三次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造林绿化工作。9月25日,召开全区造林绿化动员会,对全区秋冬季造林绿化工作进行安排部署;10月15日,主持召开造林绿化调度会,观看造林绿化视频,学习外省市造林绿化先进经验,对秋冬季造林绿化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具体意见;11月10日,召开全区造林绿化推进会,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各乡镇党政一把手、主管副职、各办事处书记、主任,区直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30个重点村的支部书记1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区政府与乡(镇)政府签订了造林绿化责任状。赵学明强调,要强化认识,以时不我待的劲头迅速打开造林绿化新局面;要抓住重点,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提高造林绿化的总量和质量;要创新机制,以干事创业的精神打造绿化的运河品牌;要强化组织,以乘风破浪的势头掀起全区造林绿化新高潮。     二、合理布局,科学制订造林绿化方案。制订了《运河区造林绿化实施方案》、《运河区秋冬季造林义务植树总体方案》等系列造林绿化方案,计划秋冬季完成造林12920亩,植树103万株。其中南北两个森林公园新增造林面积3000 亩,植树33万株,苗木以5公分以上高大乔木为主,实现景观效果;大田片林造林5400亩,种植苗木45万株,以白蜡、毛白杨、速生杨等为主;通道绿化造林1220亩,重点是104国道两侧和石黄高速两侧,要求苗木胸径5公分以上。国道两侧绿化宽度不低于100米,要求乔木、灌木搭配种植、高低错落,形成景观;乡道绿化宽度不低于30米;村道绿化每侧种植至少两行,以高大乔木为主。环村林造林3300亩,实现大四环外所有村庄环村林带绿化全覆盖。绿化标准为宽度不低于30米,闭合度达到90%以上,种植苗木胸径3公分以上。种植树种以白蜡、毛白杨等高大乔木为主,辅以柿子树、梨树等果树。         三、政策引导,加大造林绿化奖扶力度。制定出台《运河区植树造林奖补办法》和《运河区土地流转奖补办法》,对通道绿化、园区绿化、环村林带绿化等分别予以奖补,奖励标准从每亩每年400元至1200元。采取“规模造林、政府奖励,村庄造林、政府供苗,政府流转土地、专业公司造林,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群众造林、政府补贴,政府主导、政府与企业合作”六种模式,推动全区绿化造林规模化。一是“规模造林、政府奖励”模式。由政府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对集中连片、成规模的造林地块,按面积大小给予奖励。二是“村庄造林、政府供苗”模式。由政府统一采购苗木,无偿提供给村庄;由村庄投工投劳,自行种植,并负责后期管护,收益归村庄所有。三是“政府流转土地、专业公司造林”模式。由政府从群众手中把地流转过来,再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分包给专业绿化公司进行造林。四是“企业带动、农户参与”模式。由龙头企业通过基地示范作用,辐射带动农户造林绿化。前期由企业、造林大户租用农户的土地进行育苗,建成苗木基地,后期农民自发成立专业合作社,农户利用自己的承包地入股,再扩大种植规模,与企业风险共担、合作共赢。五是“群众造林、政府补贴”模式。群众自己购买苗木栽种,由政府拿出适量资金,按照一定标准给予补助。六是“政府主导、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由政府从群众手中把土地流转过来,再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分包给专业绿化公司进行造林,若干年后,绿化公司通过出售部分树木获取利益,剩余树木形成一个森林公园,归政府所有,既能节省苗木采购、种植、管护等所需的费用,又可以实现绿化目的。 整体推进,造林绿化工作全面铺开       按照《沧州市今冬明春造林绿化实施方案》要求,运河区多措并举,全力推进,各项造林绿化工作全面铺开。截止11月20日,该区秋冬季已流转土地2800余亩,挖坑3538亩。其中大运河森林公园已完成土地平整2000亩;果岭森林公园平整土地800亩;大于、小孔、西花园等村流转土地300余亩;石黄高速两侧绿化工作,正在进行土地流转;西屯1100亩土地的流转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区直各部门帮扶工作全面展开。(沧州市林业局)   (第092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