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沧州市质监局助推当地塑包产业规范提升
分类施治 阶梯培育
河北沧州市质监局助推当地塑包产业规范提升
□ 兰莹莹
“经过这段时间的整改规范,终于得到了河北省质监局专家的认可,感谢沧州局在标准制定、厂房改造、检验员培训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我会一如继往地保持严格的质量管理,请你们放心。”河北沧州市东光县百信塑料彩印有限公司经理王大兴难掩脸上的喜悦。
2015年1月7日,由河北省质监局核查专家组组长魏胜娟带队,对东光县百信塑料彩印有限公司等16家第三批食品塑包办证企业的食品用复合塑料软包装膜、袋生产线进行实地核查。经过现场审查,核查组认为,该公司管理规范、运行有效,生产组织各项条件符合《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的规定要求,通过生产许可证实地核查;并进行了样品封存,待证前检验合格后予以发证。
东光县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塑料包装生产基地,被誉为“江北塑料第一乡”。经过30多年的发展,塑料包装已成为该县四大基础性主导产业之一,生产企业及加工小作坊达260多家,从业人员4000余人,年生产加工能力20万吨,营业收入4.5亿元,形成了集原材料供应、注塑、吹膜、制版、制袋、复合、印刷、产品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格局。
2014年以来,沧州市质监局围绕区域特色产业质量提升和转型升级,以深入走访,召开座谈会、分析会等多种形式,倾听企业对质监部门的“盼”和“怨”。很多企业集中反映:塑包产品办生产许可证手续繁、环节多、时间长、发证难,期盼通过上级部门简化程序、特事特办、给予办证特殊政策,使企业尽快实现合法化、规范化生产。为顺应期盼,该局积极争取河北省质监局支持,将东光食品塑料包装产业作为全省生产许可集中审批改革试点,进一步规范企业发展行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为使试点工作在东光“开花结果”,东光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这次难得的机遇,统一思想,研究确定了“扶持一批、整治一批、取缔一批”的总体思路,专门召开了该县塑料包装产业整治动员部署会议,出台了实施方案,整治工作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由该县食安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乡镇出重拳,对无意愿整改、无提升空间的小作坊和黑窝点开展了多次大规模的突击检查,共关停非法加工小作坊40余家,责令停产整顿企业80家,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和威慑力,彰显了县委、县政府彻底整治塑料包装产业的决心,为企业规范提升铺平了道路。
与此同时,沧州市质监局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深入企业调研,多次与东光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析会商产业发展状况,谋划产业规范发展之路。市局与县局上下联动,无缝对接,全方位扶持,协调解决了企业标准的统一制定、备案问题,并两次邀请专家到东光为100多家企业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培训,为3类人员在家门口开设了专场考试。从夯实企业技术基础入手,帮助解决办证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全程跟踪服务,直至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同时,按照规范提升标准,把企业分为ABCD四个等级,因企制宜,分类施治。
“我们还要借省质监局在东光县开展试点之势,为推动产业规范提升增添助力、活力和动力。”沧州市质监局局长宋忠秋介绍,为开展好试点工作,省局领导亲临一线调研指导,深入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和企业的所思、所盼、所怨,第一时间派专家服务队到企业进行“蹲点式”技术服务,为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省局相关处室开辟“绿色通道”,迅速启动简化办事流程,以“订单式”上门服务、现场集中受理、统一核查等形式,压缩发证时间,回应企业需求。省质检院分期分批为100余名化验员开展专业培训,颁发执业资格证书;核查人员牺牲节假日的时间,加班加点,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连续完成两批现场核查任务。
本着“成熟一批、推进一批,核查一批、跟进一批”的原则,沧州市质监局制定了阶梯式培育计划。首先选取了15家企业作为第一批重点培育对象,从生产车间布局、检验设备购置、申报资料准备和人员能力提升入手,高标准、严要求,统一尺度,加大帮扶力度,使企业顺利通过了审核发证。第一批获证企业的示范带动,很快调动了企业办证的积极性,打消了困扰多年办证难的顾虑,多家企业纷纷到第一批获证企业现场观摩、对标学习。获证企业的现身说法,使企业申请办证的意愿越来越强烈。目前,获证企业已从2014年初的16家增至54家,陆续还将有多家企业完成申证的准备工作。
通过半年多的规范提升,大多数企业负责人思想受到了触动,自觉建厂房、购设备、增人员,厂容厂貌发生了质的变化。获证后订单络绎不绝,更有部分企业与国内知名企业签订了合作关系,有的产品还打入了国际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旧貌换新颜,实现了由作坊式生产向规范化生产转型,整个行业呈现出健康有序的良好发展态势。《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