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残疾人就业工作取得新突破

16.06.2015  16:02

 

一、我市残疾人就业基本情况

我市现有就业年龄段残疾人19.1万人,实现就业175304人。其中城镇残疾人在业人数为26986人(集中就业2419人,按比例就业12524人,个体及其他形式就业7466人,公益性岗位就业4556人),农村残疾人实际就业148318人(从事农业生产劳动105474人,其他形式就业42844人)。

二、残疾人就业工作基本做法

(一)夯基础。提高残疾人自身技能是提高残疾人就业的关键所在。市残联工作中始终注意以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为重点,以改善和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为核心,以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为努力方向,让残疾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体现其人生价值,实现同步奔小康。现在在沧州只要有技能培训需求的残疾人,都能得到全部免费的技能培训。全市建有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34个,其中依托残联兴办3个,依托社会机构兴办31个。开展培训形式多样化,将培训与就业相结合,既有有针对性的订单式培训,也有集中、入户的一对一形式的培训。全年城镇职业培训1862人,组团参加河北省第五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取得第一名3个,第二、三、四、五名各1个,团体总分全省排名第六的好成绩。

      (二)重服务。认真履行残联“代表、管理、服务”职能,坚持服务理念,以服务残疾人创业、就业为本,为残疾人创业、就业开辟多渠道,千方百计营造宽松环境,充分发挥桥梁作用。建立就业信息平台,及时动态掌握残疾人就业需求和企业用工信息。建立河北省残疾人家庭手工业协会沧州分会,涵盖了东光的草编,黄骅的剪纸等具有特长的残疾人。依托乡镇劳动服务社建立残疾人服务社和残疾人劳务输出服务站(点),为残疾人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生活服务。建立站点的乡镇达到20%。

      (三)重扶助。残疾人就业要受到自身残疾状况、受教育程度、就业需要、就业成本高等诸多因素束缚,市残联以加大扶助措施为重要抓手,鼓励、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创业者,视情一次性给予2000—5000元的创业补贴资金,各县(市、区)残联也相应给予创业补贴。对残疾人创业者执行到户贷款贴息政策(每位创业者的贴息额度4万元,按年利率7%给予贴息)。对自主就业的残疾人,帮助解决生产工作中的困难,并对用人单位企业予以资金奖励。社会帮扶单位251个,结对帮扶796人。2014年扶持贫困残疾人13662户,扶持贫困残疾人16342人次,本年度脱贫残疾人10340人次。

      (四)重保障。坚持贯彻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河北省残疾人就业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推进各单位、企业按比例安排好残疾人就业。对没有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和企业,就业保障金应收尽收,全部用于扶持就业创业工作。对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免征部分税收并给予表彰奖励,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政策提供保障。同时为了鼓励各级残联工作积极性,每安置一名残疾人就业,市残联将给予各县级残联100元的工作经费补贴。努力为企业安排残疾人就业提供宽松环境,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各界接受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

三、体会

      (一)技能培训工作常态化,是做好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的前提。根据残疾人特点开展技能培训,采取集中办班、个体教授、一对一培训服务、入户送教、协会帮带等多种形式,保证有需求的残疾人随来随学,真正做到“有人教、能学会、学能用”。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了残疾人的劳动技能,一些残疾人用自己学到的技能开设了店铺、按摩院,成为种养殖专业户,不但自食其力摆脱了对家庭和社会的依赖,还增强了对社会和未来的信心。

      (二)实现培训与上岗就业一体化,是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的保障。建立残疾人就业信息互通机制,搭建残疾人就业信息平台,掌握企业用人信息,有针对性对残疾人进行定向培训,调动参训人员的积极性,增大就业上岗率。同时充分利用我市位于京津冀经济圈的区位优势,积极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与京津相关企业联系,近两年共推荐200余名残疾人就业。

      (三)健全跟踪服务体系,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关键。以建立残疾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为依托,掌握跟踪残疾人的就业信息、上岗状态以及就业后的从业状况。同时加强普法宣传,增强残疾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制和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基本形成残疾人法律救助服务体系。加快建立残疾人事业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服务等制度,探索开通残疾人维权热线,为残疾人就业、创业保驾护航。

      (四)增强残疾人自立意识,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根本。残疾人主观上努力自立、自强、参加工作养活自己,回馈家庭和社会的意识是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源动力,我们顺势而为,采取宣传并开展集中学习、报告座谈会、入户座谈等多种形式,加强残疾人主动融入社会,感恩回馈社会的教育。同时结合“好人之城”建设,推出一批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残疾人模范典型,利用报刊等媒体加强对这些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典型宣传,引导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意识,激励广大残疾人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号召残疾人多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