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依托科技推广助推梨果产业发展
近年来,沧州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质增效和确保食品安全为目的,积极实施果品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梨产业的竞争力和梨果的市场占有率。
一、开展“科技下基层 服务新农村”活动。一是市林业局成立了专门组织,制定了实施方案,对活动开展情况及时进行督导检查,确保“科技下基层 服务新农村”活动高质量完成。二是市林业部门抽调5名技术骨干,到泊头市、肃宁县等重点梨区,开展巡回技术指导;市、县林业部门按照果品标准化生产的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将任务目标分解到乡村和基地果园,落实到技术人员的头上。三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咨询活动。据统计,全市举办培训班35期,培训人数5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万余份。市林业局在4月下旬邀请河北农大张玉星教授进行“梨树省力化栽培技术”专题讲座,受到广大科技人员和梨农的普遍好评。四是为确保果农有问题能及时得到解答,沧州市林业局组织了8位正高职技术人员成立专家科技咨询组,广泛开展调研活动,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负责解答群众疑难问题,完成调研课题5个,接待群众咨询280余人(次)。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和咨询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梨农的技术管理水平。
二、建立科技示范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梨区重点抓了鸭梨标准化示范区、以果增收示范村和精品梨园建设,每名中级职称技术人员抓100亩以上示范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抓500亩以上示范园。目前在梨产区已建成国家级鸭梨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个,省级以果增收示范村12个,省级示范点2个,市级示范点6个,县级示范点60个,示范面积5万多亩,示范基地亩均增收600~1000元。
三、修订完善标准,实施标准化生产。为使地方性农业标准与项目建设相协调,林业部门会同农业、质监等部门对两个市级地方性农业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泊头鸭梨》和《无公害泊头鸭梨栽培技术规程》进行了修订。为使标准得到贯彻执行,从标准培训入手,制定了市、乡、村三级培训计划,利用专家讲座、办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对鸭梨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管理人员和梨农进行全方位培训。截止2014年,全市重点梨产地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90%。
四、扶持龙头发展,促进梨农增收。坚持把龙头企业作为联接基地与市场的桥梁,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要求企业带头做好生产档案记录,以争创品牌、开拓市场来实现与农户的共赢。据不完全统计,龙头企业或其成立的专业合作组织,梨袋、化肥、农药等农资,统供率已达到75%以上,继“金马”、“玉娇”两省级名牌及东方果品公司、亚丰果品公司通过产品质量国际可追溯体系的验收后,“亚丰”牌鲜梨又获得省级名牌产品。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出包括1个国家级龙头企业、3个省级龙头企业在内的规模龙头企业11个,联系生产基地果园面积25万亩,带动5.8万余农户进入了产业经营领域。
五、加强保障与服务体系建设。为确保果品质量安全生产,杜绝违禁生产投入品在市场上流通,有效地对污染源进行控制,一是积极配合农业、工商、质检等部门,在生产季节进行执法检查,加大对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违禁农资的查处力度,加强市场监管,保证了主要生产资料的流通,净化了产地环境。二是充分发挥市、县、乡三级病虫测报网的作用,对病虫害的防治实行统一病虫害测报、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防治方法、统一防治时间、统一用药品种,以达到科学合理使用农药,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和农药防治效果。三是加强产地梨果的质量抽检工作,根据不同品种的成熟期,分批次进行抽检,从近两年抽检结果来看,抽检合格率达到99%。四是在资金保障方面,近几年的现代果品基地建设项目资金主要投向基地果园和重点龙头企业,增强了示范和带动能力。五是政策保障方面,近几年,沧州市及果品重点各县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果品生产的实施意见,从政策,机制方面予以保障。如泊头市出台了《泊头鸭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见》等,促进了果品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全市梨树栽培面积已达45万亩,其中以绿宝石、黄冠、圆黄、新高等优新品种达到15万亩左右,预计今年全市梨果总产可以达到13亿斤以上,果品质量和效益将超过去年。(沧州市林业局)
(第0613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