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对接京津科技人才提升传统产业

14.12.2015  14:58

本报讯(通讯员邓羽记者李倩孙健)日前,沧州绿源水处理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合作建设的企业院士工作站,通过省科技厅、省委组织部和省科协的批复,成为沧州市第11个院士工作站。截至目前,全市院士工作站已引进两院院士24人,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863”、“973”、科技先导专项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先后开展研发项目27个,投入经费3000多万元,部分项目已进入中试和产业化阶段。
  引进院士工作站,是沧州市委、市政府在推进“创新之城”建设实践中,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依托京津科技人才科研成果提升传统产业的有益尝试。受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以及环境制约等因素的影响,沧州石化、管道装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受到一定冲击。引导企业加快科技引进、创新求变,成为沧州的首要选择。为此,沧州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和激励措施,对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和创新转型需求,带技术、项目、资金来沧州创业的领军人才,支持200万至500万元的科研成果产业配套资金,并给予100万元的安家补贴;对引进的创新创业团队提供500万至1000万元的项目经费投入,提供1000万至2000万元的科研成果产业化配套资金,以吸引各类人才到沧州兴业创业,全力打造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发展基地。
  同时,积极搭建企业与京津知名院校、科研单位的对接平台。沧州市先后邀请80所京津冀等地院校、科研单位的220多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沧州——北京院校科技合作会议、沧州首届大学科技园成果对接会、渤海新区高新技术洽谈会等科技交流活动,签订合作协议90多项。其中,我市与北京化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校签订全面合作协议,计划以沧州高新区为载体,共建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的“中关村沧州高新技术科技园区”,以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太阳能光热、生物科技、物联网及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共建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特色产业园等,为高端人才交流合作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坚持“请进来”,引导和鼓励企业与京津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在沧州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目前,全市已建立1家省级技术研究院、1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实施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30多项,研发推广转化科技成果近40项。其中,以河北沧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为建设单位,依托国家钢铁研究总院、中油管道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建成了“河北省管道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管道装备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推动产业向高端、绿色制造发展;渤海重工管道有限公司院士工作站,取得核电站超级管道项目的两项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核电站装备国产化。
  坚持“走出去”,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和企业发展需要,主动到京津科研院所寻求技术支持,或在京津设立研发机构,解决技术关键难题,延伸产品链。河北沧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与核工业第二设计院合作进行“核电站核级管道开发”,先后获得7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渤海重工管道有限公司与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进行“喷水组合单元带载实验”,从更高层次上提升了沧州管道装备制造业的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