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域经济”启示录(一):绿水青山富太行

09.06.2015  02:59

编者按

巍巍太行山,豪气壮天地。

在中国的版图上,太行山以它的磅礴气势,雄踞在北京、河北、河南和山西之间,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整个太行山的1/3在河北。由于自然条件差,土层薄,降雨量少,太行山区旱涝灾害频繁,是我国最难治理的山地之一。受自然条件限制,加上历史和人为原因,这里也同贫困落后结缘,成为我省最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区。

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让山区农民摆脱贫困,让太行荒山披上绿装,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是省委省政府不懈的追求。伴随着对绿水青山的美好向往,山区群众开创性地走出一条“沟域经济”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深入太行深处,通过与山区干部群众深入交流,采写了一组报道——《“沟域经济”启示录》,从今天开始陆续奉献给读者。

河北日报、:绿水青山富太行" border="0" alt="“沟域经济”启示录(一):绿水青山富太行" src="/uploads/allimg/c150608/1433M3A0530-52a95.jpg"/>

编者按

巍巍太行山,豪气壮天地。

在中国的版图上,太行山以它的磅礴气势,雄踞在北京、河北、河南和山西之间,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整个太行山的1/3在河北。由于自然条件差,土层薄,降雨量少,太行山区旱涝灾害频繁,是我国最难治理的山地之一。受自然条件限制,加上历史和人为原因,这里也同贫困落后结缘,成为我省最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区。

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让山区农民摆脱贫困,让太行荒山披上绿装,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是省委省政府不懈的追求。伴随着对绿水青山的美好向往,山区群众开创性地走出一条“沟域经济”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深入太行深处,通过与山区干部群众深入交流,采写了一组报道——《“沟域经济”启示录》,从今天开始陆续奉献给读者。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赵红梅、张永利、马彦铭

5月的太行,处处生机盎然。在我省太行山区采访,无论是深山区、还是浅山丘陵区,昔日“山顶秃、山腰乱、山脚滚满石头蛋”的景象日渐消失,代之以“山顶松槐戴帽,山中板栗缠腰,山脚苹果梨桃”。

已现雏形的“沟域经济”,使得我省山区气候得以优化,水土得以涵养,农业生态系统正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