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星】沈长云:穷经皓首研古史,躬教数载育英才

04.12.2018  12:02

历史学顶级期刊《历史研究》今年4月刊发的《华夏族、周族起源与石峁遗址的发现和探究》一文,发表后迅即在学界引起热烈反响,此文的作者即是我校年逾古稀的沈长云先生。

沈长云先生,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人,中国著名先秦史专家,196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79—1982年师从赵光贤先生学习先秦史,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2年毕业后分配至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河北师范大学古籍所所长,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文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等,现为先秦史学会顾问。

沈长云先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先秦史、史学理论、中国古代文献等。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态、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形成、中国上古部族的源流及相互关系等问题上多有创获。主要著作有《崛起的士人》《赵国史稿》《上古史探研》《金文断代方法探微》《中国历史:先秦史》《战国史与战国文明》《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研究》《中国大通史:夏商西周卷》等,点校古籍《国语集解》。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光明日报》《文史》《文物》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

沈长云先生多年来一直肩负繁重的教学任务,他以高尚的师德修养、严谨的学术态度、精深的专业知识、敏锐的问题意识,影响着学生。迄今,沈长云先生指导的学生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社科院等高校科研单位任职,为学术传承作出了卓越贡献。正因此,沈长云先生本人也获得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曾宪梓全国高师优秀教师、河北省高校首届教学名师、河北省优秀人民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

此外,沈长云先生作为第一学术带头人,在中国古代史博士点、考古学博士点的成功申报上至关重要,为历史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教师岗位退休后,沈长云先生并未停止古史研究的步伐,仍笔耕不辍的潜心科研,并负责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西周史》”之子课题项目,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发光发热。


(供稿:历史文化学院,执笔:何艳杰;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