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杰:当有九成的考核属于瞎折腾

16.06.2014  13:25

    重庆市改革了对县区的考核办法,由原来的271项考核变为27项,大大瘦身,基层干部形象地说,精简下来的考核办法把“散射光”变成“聚光灯”,让区县更明白能干什么、该干什么、干好什么。(6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不说别的,单看数字,271项考核变为27项,砍掉九成,剩一成,就会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什么样的魄力。我们有理由认为,确有九成的考核项目属于瞎折腾。尽管这271项考核没有林林总总列起来,让我们看到具体都是什么,但是不难猜测这几百项考核会产生多大的工作量,会成为多么难以承受的负担,会引发相当低下的工作效率,也会让考核走向由预期变逾期的背面。

    众所周知,近年来过多过滥、重复设置、多头管理的政绩考核在不少地方已成陋习,背后原因不乏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甚至滋生出“灰色区域”和“腐败地带”,基层不堪重负。重庆以前对区县的考核评价项目达271项,涉及牵头承办单位部门85个,平均每个部门达3.1项,最多的一个部门对区县的考核项目多达22项。一些考核项目非但没有推动工作,反而成为个别部门“吆五喝六”的工具。甚至有人认为,考核也是生产力,考核万能,考核的大棒下一定是你追我赶欣欣向荣。结果,让考核遍地跑的背后是不受制约的权力,为了名次,为了帽子,有单位和领导敢于违法乱纪去跑去送,千方百计拉关系,工作变成了“说学逗唱”,实干家不吃香,常常做凉板凳。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重庆市发现,政绩考核过多过滥、导向不尽科学、“一刀切”现象突出……到了县区,一个处室、科室不过几个人,却要对应上级部门十几个考核项目,有的指标市政府明明已经考核了,但一些市级部门还要另设指标重考,有些内容已列入综合考核,但同时又作为单项指标重复再考;有的不考实绩考形式,有的项目考核机构、人员、编制,脱离基层实际,有的连开会发文件都要考核;曾经的“一票否决”泛滥化,反而成了“纸老虎”,看似吓人却不管用。这些问题,长期存在,又都熟视无睹,久而久之,尾大不掉。更为严重的是,这些问题不独重庆存在,其他地方普遍存在,有的地方有过之而无不及。

    怎么办?重庆市给出了答案。在保留的27项考核中,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考核区县党委、政府的由86项精简为1项,以市级部门名义考核区县部门的由185项精简为26项,用“差异化”代替“一刀切”,设置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让考核真正成为科学发展的“指挥棒”。比如,重庆把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指标分为“功能导向”“基础保障”两大类,前者重点突出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定位,根据区县的不同任务进行差异化考核,后者则按照“负面清单”的办法,实行一票否决或倒扣分。说白了,考核绝不一刀切,而是各县区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功是功过是过,你在穷县不要紧,只要努力肯干,只要改革创新,只要科学发展,照样有自己的用武之地,有自己的骄人政绩。

    真该为重庆的这项改革点赞鼓掌。考核由“厚厚一本书”变成“薄薄几页纸”后,区县基层干部不再每到年底跑考核办、统计局,争取数字漂亮一点练“”功,也不再当上级部门扎堆下来考核,忙于陪吃陪喝。基层负担轻了,可以把节约出来的时间和资源用在工作上,一举两得,一箭双雕。我们盼望着,全国其他地方别等了,也赶快行动,取取经,学学习,来一场考核革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