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南水北调配套地表水厂率先试运行 春节前17座通水

20.12.2014  18:45

河北广播网12月20日消息(河北电台记者冠华)​昨天,我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中的两个地表水厂率先开始试运行,春节前将有17座水厂相继与总干渠连接通水。

12月19号上午9点半,邯郸磁县地表水厂的设备开始运转起来。从南水北调的水进入水厂,到最后的化验,磁县住建局副局长孔祥学仔细查看着每个环节。他告诉记者,比起地下水,地表水的处理工艺要复杂得多。“正常按咱们水厂工艺这一块儿,原水进到水厂要先进入沉淀池,从沉淀池经过两级沉淀以后到过滤池,这儿有个加氯加药间,像高锰酸钾、二氧化氯、活性炭等等这类就从这儿加。加完了以后从过滤池再到清水池,到清水池以后我们再检测,经过检测符合饮用水106项标准的话,我们再通过泵房一开泵水就到千家万户了。

磁县水厂一期工程每天可供水4.2万立方米,可满足磁县11万人口的用水需求。不仅如此,这个供水规模也能满足磁县未来十年的用水需求。现在水厂开始试运行,不仅要检测各种水处理设备的运行情况,也是对化验能力的一次检验。磁县水厂化验员朱小燕说,经过处理的丹江水需要层层检测才能出厂,和现在磁县饮用水质“过硬”的情况相比,正式供水后的丹江水会更加“”,口感也更甘甜。“我们这个化验室每天要检测一次原水,检测一次出厂水,每星期检测一次末梢水。有一个指数,细菌100以内都算合格,大肠菌是不能检测出,应该是零。如果说经过检测发现水有问题,那么我们可以往水里边加相应的药,加完药以后我们再测,合格了之后才能往外送。

除了磁县地表水厂,同时进入试运行阶段的还有邢台的威县地表水厂,它采用BOT模式,由河北建设集团投资建设,日供水能力3万立方米,年处理分配水量829万立方米。在威县地表水厂中控室,河北中洲水务公司总经理孙建周正和技术人员调试实时监控系统。“就目前咱们这个水厂的自动化程度已经完全达到了无人值守,就是说全部在中控室自动控制、自动运行,不需要人操作。如果说哪个地方出现了故障系统会自动报警,然后我们停止设备运行进行检修,检修完以后再自行启动这个监控系统。所以说这套系统人为的误操作的可能性非常低,水的处理的稳定性非常强。

孙建周指着电脑屏幕说,水厂的整个处理流程都是全自动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干扰。从调试的情况看,这套监控系统能够保证在未来正常供水的情况下,水质安全,且运行稳定。

除了水厂,管网的铺设也是丹江水进入千家万户至关重要的环节。河北中洲水务公司总经理孙建周告诉记者,为充分利用好南水北调分配的水量,威县实施了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目前60%以上主管网已经改造完成,这也将大大缩短威县地表水厂正式供水的时间。“我们在调试完以后,出水指标连续稳定多少天之后,安全放心了才能给老百姓送。通过试验、化验,陆续地把所有地下水全部切断,一般情况下需要1-2个月的时间。

在南水北调河北段的配套工程中,我省受水区需改扩建水厂118座,目前水厂以上工程已完成80%的工程量,明年汛前基本建成。其中,包括磁县、威县、固安、定州、石家庄市区、保定市区在内的17座水厂在2015年春节前将相继与总干渠连接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