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十条”给河北治水带来什么
阅读提示
“大气十条”落地一年半后,“水十条”重磅出击。4月1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35项具体措施,把政府、企业、公众攥成一个拳头,向水污染宣战。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同时也是一个产业结构偏重的工业大省,河北一方面水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水污染形势严峻,面对国家层面的新部署,如何把“水十条”落实到位?如何在水污染防治方面取得突破?如何能使水资源质量进一步改善?面对“水十条”,政府和公众都在思考。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董立龙
向污染产业源头开刀,重点整治造纸、焦化、氮肥等十大行业
今年3月,河北首次对环境违法行为启动按日计罚程序。所涉10家企业中,有6家存在水污染问题。
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这6家企业分别为承德滦平县德龙污水处理有限责任公司、张家口万全县污水净化研究中心、廊坊霸州市国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沧州青县河东污水处理厂、沧州泊头市污水处理厂、衡水枣强县污水处理厂。
这是一份令社会倍感惊讶的名单。因为按常理讲,所涉企业应该属于环保产业的一部分,应该是水污染治理的重要环节,然而,它们却上了被处罚的名单。
4月1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目标所指,就是在向水污染宣战。《行动计划》已经明确,要加大执法力度。其中,按日计罚似乎还不是最严厉的处罚,亮“黄牌”限产或停产整治,亮“红牌”停业、关闭才是更进一步的处罚。
为落实《行动计划》,我省有关部门对包括水污染行为在内的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和打击正在变得更加严厉。资料显示,自1月1日至3月15日,全省共立案侦办环境违法案件157起,移送起诉96起,抓获环境犯罪嫌疑人258人;查处环境违法治安案件343起,处理环境犯罪人员423人。
创新科技执法手段,河北还累计投资1050万元,在全省210家污水处理厂安装了远程自动执法抽查系统,实现了不定时、随机抽查,成为严厉查处超标排放、偷排偷放和自动监控数据弄虚作假等环境违法行为的有效手段。今年,这一系统的安装范围将扩展至158家国、省控重点涉水排放企业。
在专家眼中,对于水污染治理,更深层次的难题,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行动计划》提出,要全面取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十小”企业,还要专项整治十大重点行业。
“十小”企业涉及小型造纸、制革、印染、染料、炼焦、炼硫、炼砷、炼油、电镀、农药等严重污染水环境的生产项目。十大重点行业则聚焦造纸、焦化、氮肥、有色金属、印染、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制革、农药、电镀等。
按照《行动计划》给出的时间表,前者的完成时间是2016年底前,后者是2017年底前。
专家分析认为,所涉行业中,有些是河北一些地方的经济支柱和被称为“特色”的县域经济,而今新的形势下,对于河北而言,水污染治理正在变得无比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