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发展迎来新的春天
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并参加联组讨论。他在讲话时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
这三个“没有变”,给数量庞大的民营企业人员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民营经济发展的春天真正来了。”这是记者在采访民营企业家政协委员时听到最多的话。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更坚定了,发展的劲头更足了,发展的方向更明确了。
据了解,目前我国的民营经济提供了全国一半以上的税收,解决了八成以上的就业,发明了七成以上的专利。在这些基础数据之外,还有一个数据十分亮眼:按照国家统计局给出的权威数据,2014年我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达321576亿元,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4.1%。在中国外贸出口总体紧缩而消费没有明显扩张的当下,民间投资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居功至伟。
民营企业信心十足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这让我们看到了国家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全国政协委员、研祥集团总裁陈志列表示,“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亲”和“清”的新型政商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这些内容,消除了民营企业家们心中的疑虑和困惑,给非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吃了一颗“定心丸”。
“定心丸”已经成为今年“两会”上的热词。陈志列表示:“首先,民营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和边界被厘定得越来越清;其次,民营企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未来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我对民营经济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
信心,也来自于民营企业已经取得的辉煌成就。全国政协委员、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表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营经济发展已经有了基础和底气,不仅拥有强大的市场基础、管理基础、人才队伍基础,还造就了一大批在市场上善于创新和创造的生力军队伍。“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非常时期。我认为,当前20%的企业已经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成功‘走出来’了,已经见到一片‘蓝海’”。
在全国政协常委、亿达集团董事局主席孙荫环看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最大的资产,就是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听党的话、跟党走,吃苦耐劳、不畏艰难、敢于拼搏、坚韧不拔的企业家队伍。在市场大潮中摸爬滚打,锤炼出来的一大批企业家,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经济的宝贵财富。
信心,还来自于“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绘就的蓝图。全国政协委员、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表示,在“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就促进经济发展谈得很全面,也很具体,相信未来会有更多更好的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出台。除此之外,对民营企业而言,“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发展机会,包括中高端制造业升级、旅游养老等消费的升级、环保的升级、基础设施的升级等。
细化政策融化“三座大山”
“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被众多民营企业家形容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三座大山”。如果民营经济得不到健康发展,那么实体经济的发展就无从谈起,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改革也将大打折扣。
“帮助民营经济走出困境、健康发展,首要的不是继续出台新政策,而是把现有政策落实到位。”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工商联副主席、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告诉记者,近年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关键是抓落实。落实政策要精就是不求多,但求管用;‘准’就是谁需要,就给谁,要有针对性;‘实’就是要落到企业,真正起到效果。可以参考“扶贫攻坚”的方式,做到“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要有选择地扶持企业,根据企业特点和需求,“因企制宜”地落实政策,明确帮什么、由谁帮、帮到哪儿,并明确计划、事项和要达到的效果。
“此外,政府要千方百计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袁亚非建议,应进一步推广企业综合授信和全球统一授信,落实无抵押贷款政策;对于专注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的银行,要给予政策优惠和鼓励;允许银行设立投资公司、发行认股权证,尽快推动建立投贷联动机制;鼓励设立民营银行,同时通过互联网金融等手段,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政策性银行也要学习国外同行的经验,加强对民营企业海外发展的支持。
另外,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产业亟需转型升级的新常态下,“民营企业一定要从过去单纯的扩大产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思维中走出来,把产品、服务做好,把人才队伍建设好。注意在技术创新上加大研发投入,包括拥抱互联网,用好信息化武器。”徐冠巨表示,“换句话说,未来的发展不再像过去那么简单,把产品造出来就可以了,要发挥民营企业天然对市场敏感的特点,把一些有利元素转化成企业发展要素,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企业走向新阶段。”徐冠巨认为,不管大企业还是小企业,能不能在竞争的氛围里活着并且胜出,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对此,傅军也表示,对企业来说,一定要在品质上下功夫,无论国企还是民企,都要发挥“工匠精神”,每一个企业都要沉下心研究,打造真正让消费者满意的、能为消费者创造价值的产品。
依托创新找机遇
近年来,政策越来越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很多原来不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的领域也逐渐放开,像军工、能源、邮电、PPP项目等,民营企业都能参加,这说明了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此外,在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产业这两个领域,民营企业更是彰显了中国经济的活力。据了解,在互联网领域,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激活了中国民间经济的活力,互联网革命尤其是移动互联网革命带来的巨变想必人人都深有体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近年来冒头了一批新科技企业,主要集中出现在新能源、生物工程、电子科技等行业,这一部分几乎仍然是民营企业的天下。
对于中小微企业,“互联网+”便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孙荫环表示,这些领域、空间较之前的产业而言,只会大不会小。“我对未来经济发展有充足信心,特别是对民营企业家、新行业、新领域有充分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