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准民营经济发展脉搏 聚焦解决实际问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民营经济新的春天已然到来,其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均不容低估。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党中央统揽全局,从最高层面推进民营经济发展、深化民营经济改革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决策和重大行动。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强调“三个没有变”,强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权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继续发展壮大。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必将极大地振奋民营企业家的信心和决心,为民营经济发展开辟崭新局面。
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在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市场主体和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呈现出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
应当讲,没有民营企业的振兴就没有我们国家经济的振兴,特别是在当前的形势下,如果没有民营企业稳定发展,就没有整个就业的稳定和经济增长的稳定。没有民营企业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创新动源。我们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以及做好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满腔热忱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事实上,各部门、各地方正在陆续出台或准备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政策红利将逐渐呈现叠加效应,汇聚成驱动我国民营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磅礴动力。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论断无疑适用于民营经济改革和发展。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本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调节机制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引导民营经济冲出旧藩篱,突破旧思维,化解旧难题,开辟新空间,释放新活力,激发新动能,培育新的增长点。当前,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需要讲求方法,提高治理能力,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策。
《道德经》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要切准民营经济发展脉搏,全方位响应民营企业诉求,以务实的态度聚焦解决实际问题,集中针对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具体困难,坚持政策措施要细化、实化、具体化,更具含金量,让广大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更具获得感;要研究和尊重民营经济发展规律,切忌政策措施脱离实际,浮于表面,看起来很美好,但落实起来实效差;要加强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和政策实效的分析评价,确保不跑偏不走样,力争雨露均沾,普惠民营经济,避免差别化、歧视性待遇。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要与健全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密切结合,要与深化改革协同推进,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视野下通盘布局,用改革的方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用开放的方法推进民营经济深度融入全球市场,积极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和全球游戏规则制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做强做大。特别是,要以更清醒、更坚定的政治觉悟以及更大的责任感、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其中,不辜负新时代深化民营经济改革、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重任,不与时代机遇擦肩而过。
正所谓“世易时移,变法宜矣”。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交织推动下,企业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生存形态和制胜策略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中,民营企业发展不是静态发展,而是需要动态适应主客观变化,走在时代前沿,力避因循守旧;民营企业发展也不是孤立发展,而是与特定的产业链上下游、产业政策、经济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的;民营企业发展更不是片面发展,而是需要综合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整体健康,避免短板突出。
为此,要选准政策着力点,健全完善民营企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构建符合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生态,引导民营企业谋求产业升级,满足新的时代要求。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引领民营企业更好地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走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培育企业家精神,坚持创新驱动,推进产融结合,发展产业集群,重塑民营企业生态体系和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在企业发展的价值观、方法论、规律、文化、精神等层面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引导,培育更符合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新时代产业文明。
时势已来,就在眼前,锐不可挡。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征程上布满挑战和考验的同时,也会闪耀无限风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民营经济改革和发展实效突出之处,便是无限风光闪耀之处。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巨大,民营企业前途不可限量。
大幕已拉开,期待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