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一民营企业家退伍不褪色 坚持25年资助41名残疾人

19.01.2019  02:04


2018年中秋,王世民(前排右二)和他的“大家庭”合影。受访者供图

  中新网唐山1月18日电 (记者 王天译)年关将至,65岁的朱德芹和王荐、周秋华等人又开始忙碌。这个月份,除了每人每月的生活费要按时发放,还要再为大家准备一份年货。经过一番合计,41名残疾人,月生活费加上年货的开支需要54000元,周秋华随后将账单发给了王世民。

  这份工作,朱德芹已经做了25年。

  朱德芹和丈夫王保占都是唐山大地震造成的截瘫患者。27年前的一天,王保占的轮椅在一段坡路上费力前行,恰巧路过的王世民将王保占一路推到家中。自此,王世民与残疾人结下不解之缘。

  此后不久,王保占罹患癌症,王世民四处求医,花费近20万元为其医治,并让朱德芹与生活困难的残疾人联系,每月定期为他们发放生活费。

  在王世民的悉心照顾下,原本被医生预测只能再活3个月的王保占,3年后才离世。而那时,朱德芹的本子上,开始长期接受王世民资助的残疾人已经有41人,根据家庭实际情况的不同,每人每月可以拿到300元至600元不等的生活费,每逢佳节,还会额外送去一份节日礼品。

  彼时,年过不惑的王世民事业顺风顺水,其所创建的北京中海北方港口工程有限公司年入过亿,是行业翘楚。然而,在外人眼里,王世民的形象却“”得像个老农——一年四季就那么几件衣服,皮鞋上经常蒙着一层尘土,开着那辆破旧的“老爷车”,再加上一副憨厚的笑容,很难让人想象,他是一个企业家。

  王世民不修边幅的形象,与他那鲜为人知的过往有关。

  1954年出生的王世民,在6岁的时候,随母亲改嫁到了唐山市滦县(今滦州市)安各庄镇小营村。那时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村中家家无粮,户户断炊。在继父的打骂声中,王世民度过了艰难的童年。

  13岁时,受不了继父打骂的王世民搬到了村子里的一处荒宅,开始在生产队“计工分”单独生活。“那时候太小,干不了多少活,村子里的乡亲们心疼我,今天在我屋外的窗台上放一个窝头,明天给我一个红薯,很多时候,我都不知道是谁给的,但我知道,这是乡亲们的恩情。”王世民说,乡亲们给他的温暖,早就赶走了继父在他心中留下的戾气。

  1970年,王世民报名参军,直到1978年复员。王世民告诉记者,8年的部队生活,他和战友结下了深厚友谊,部队领导的关爱更是让曾经满是苦难的他如沐春风,“立志做一个像雷锋一样的人”。

  复员后的王世民正赶上改革开放的浪潮,经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王世民从人生的第一桶金开始,积攒到了几个亿。回报社会,成了他的必然选择:给村子修路,为学校捐款,建希望小学等,王世民捐出了3000多万元。

  有钱了,可以对别人慷慨,但对自己,王世民依然保持着童年养成的朴素。“2007年前后,赶上开发曹妃甸,我去和一家公司谈了个涉及两个多亿资金的项目,双方都很满意,到了起草合同签约的程度。”王世民说,愉快的会谈结束后,对方董事长送他出门,当看到他开着一辆过时的帕萨特,而且连司机都没有,当时脸色就变了,回家后打电话,对方不再接听。

  王世民这才意识到,需要换一辆“好车”了。

  2010年,王世民的公司账面上已经盈余9个多亿。这一年,赶上唐山市开发唐山湾国际旅游岛(以下简称旅游岛),作为招商对象,王世民参与了旅游岛的三贝明珠码头和滨海景观大道预算5个多亿的“BT”建设项目。作为当时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抱着回报家乡的赤子情结,王世民不遗余力。然而,在建设过程中,由于不断增加建设项目,实际投资很快超过了10亿,王世民不得不开始高息融资。

  由于旅游岛回款不及时,几年时间,一个原本盈余9亿的企业被拖得负债数亿元、依靠高息借贷过日,债主纷纷找上门来。2015年,已经61岁的王世民被讨债的人堵在办公室内一连三天出不得门。

  “最困难的那年,公司账户上只有3万块钱。没有资金周转,其它工程揽不下来,只能高息借钱维系。”王世民说,无论企业多困难,他都早已把员工和这些残疾人当成了自己“大家庭”里的一员。

  眼看着王世民的企业不行了,受他资助已经20多年的朱德芹和40名残疾人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他。

  “正当我们想着该怎样帮助王总的时候,没想到他又把钱拿过来了,让我们分给大家。”长期受王世民资助的苏保琦说,他们推辞不收,王世民急了,说困难只是暂时的,即便再困难,也比他们要好过得多。

  “他说,20多年都过来了,只要他还活着,再大的风浪,他也不会断了对大家的资助。”回忆当时的情景,苏保琦眼中含泪。

  如今,王世民当年换的那辆“好车”,又成了一辆行驶40多万公里的“老爷车”。去年年初,他缴纳了定金,准备换一辆,一年过去了,由于资金周转困难,一直未提。

  周秋华的账单发到了手机上,王世民点开看了一眼,转身告诉员工,提车的事情以后再说,先把这钱转过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