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毕业求职季初入职场谨防求职“陷阱”

22.07.2014  11:51

眼下又到了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毕业生社会经验不足、求职心切,对更高薪酬的向往等特点“精心”设局,并不断变换伎俩,企图把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引入“歧途”。

为了防止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上当受骗,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市打传办负责人、误入传销窝点的大学生以及业内人士,披露当前传销的新形势、新特点,并支招大家如何认识非法传销和变相传销的危害。

□本报记者 翟相哲

网上传销活动日渐猖獗

日前,在河北师范大学,刚刚毕业的邓菲向记者讲述了她同学小王亲历的网上求职不慎误入传销窝点的事儿。

一个多月前,即将毕业的小王从网上看到河南一个项目公司招聘销售员,从网上百度后看到这个公司的网页很正规,就按照其邮箱地址发去了自己的简历。没想到当天就收到了回复,让他直接去面试,往返路费都给报销。

小王辗转坐车,终于在一个小区的单元房内找到了这家打着“某某科技”旗号的公司,当时心里就有点犯嘀咕。面试者对学业和求职情况兴趣不大,反而对小王的家庭和社会关系很感兴趣,不到十分钟就告诉小王可以先试用,说公司统一安排住宿,现在就需要提供身份证等证件。小王在手机、钱物被收走后,意识到自己进入了传销组织。后来,他趁机偷偷地跑了出来,并及时报了警,公安、工商部门迅速对那个传销窝点进行了查处。

对照小王这个事例,市打传办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现代网络信息平台发展迅速,传销分子不断变换手法和形式,在网上开辟专门网站,集中散布传销信息,以“资本运作”、“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网络加盟”、“私募基金”、“股权投资”、“网络直销”、“网上培训”、“点击广告即可获利”等形式出现或在网上建立传销系统,从事传销活动。同时,在互联网上发展传销人员,要求交纳一定费用或购买产品、积分、返利等,要求继续拉人加入或发展下线,人数越多,获得报酬就越多,靠编造谎言蛊惑人心,引诱群众上当受骗,陷入传销而不能自拔。

传销组织为何“青睐”大学生

近日记者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某地查处一个上百人的传销组织,其中四成人员为大学毕业生。对此,不少市民想问,大学毕业生群体为何会成为传销组织“盯住”的对象?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大学毕业生之所以被传销组织“青睐”,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大学毕业生离开父母身边,自立意识较强,而社会接触面不广,思想单纯,容易轻信他人,缺乏社会经验和识别陷阱的能力,容易上当受骗。一些外地的大学生,被谎称招工就业的传销组织欺骗,家人很难发现子女已经上当被骗;传销组织的诱骗技术和手段不断翻新。他们利用一部分大学生想早日创业的心理,以公司招募业务合作者、经销商、代理商、开办网店等形式为噱头,向学生们灌输他们的所谓“创业”理念,蛊惑学生到公司合作。有的学生就会上当受骗。

此外,许多大学毕业生都有积累实践经验的渴望,传销组织正迎合了他们的这种心理,大肆鼓吹“锻炼人”、“轻松赚大钱”的谎言。而这些学生一旦“入套”,他们会通过强大的心理攻势和严密的组织控制,慢慢将学生们“俘虏”,最终使其一步步掉入传销泥淖,沦为传销组织者的敛财工具。

异地亲友拉你发财需仔细甄别

除了警惕网上传销等传销欺骗新手段外,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提醒,很多传销都是通过亲朋好友、同学老乡开展、进行的,刚刚毕业的求职者一旦发现亲友出现异常行为,同样要警惕。

如果亲友打着‘我这儿有好工作、好项目’等各类名义诱骗你到外地,可是到达后亲友却绝口不谈工作和项目,而是带着你游山玩水、熟悉环境;或者贴身给你灌输‘致富理念’,形影不离地培养情感,这时候就该提高警惕了。”市工商局工作人员李金茹提醒说,如果亲友还借机没收你的身份证、手机,限制人身自由;或者以接受培训为掩护,强迫进行“洗脑”,以高额回报为诱饵,灌输“一夜暴富”、“轻松发财”的理念;或者看不到公司实体、很难看到产品,亲友还想尽一切办法让你交纳一定费用或购买产品,作为加入该组织的条件,这些往往都是亲友误入传销陷阱的征兆。假如不小心陷入传销组织,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利用技巧与组织者周旋,寻找机会。先假装顺从他们,降低对方的防备心,然后找机会逃离传销组织。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先骗取信任再拿回手机,然后悄悄向家人求助或拨打110、12315等求助。另外也可以在钱币、纸条上写下求助原因,扔到楼下,寻求路人帮助等。

编辑: 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