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残联探索“残联+医院”模式 推进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深入开展
2016年以来,河北省沧州市残联积极探索“残联+医院”模式,与我市多家医疗机构合作,不断拓宽康复合作领域,为更多的残疾儿童提供更为优质专业的康复服务。
一是建立残疾儿童台账,为实现精准康复奠定基础。市残联组织县、乡残联、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工作人员逐家逐户摸底调查,全面掌握我市0-14岁残疾儿童基本情况,并逐一进行登记汇总。目前共为10468名残疾儿童逐一建立了台账信息,具体到家庭住址,真正做到底子清、情况明,并实行动态化管理,及时更新信息。
二是深入调查研究,确定“残联+医院”合作项目。市残联大力组织实施“残联+医院”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通过深入实际考察和调研,结合市区主要医疗机构现有的康复医疗资源,确定了与多家三甲医院合作的残疾儿童矫形器适配及后续康复、脑瘫儿童康复、聋儿产前筛查等项目。合作的医院都属于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具备民生工程的公益性,有专业康复人才、各种类型的康复器械、成熟的康复技术、治疗经验丰富。市残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优势互补,通过残联提供残疾人的基础信息和需求,社会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的合作方式,共同做好残疾儿童康复工作。残疾儿童既能享受到最为优质的康复服务,又能同时享受到医保政策和项目救助,最大程度的满足了残疾儿童康复的需求。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市残联多方筹措资金,为聋儿、肢体残疾儿童、智障、孤独症儿童、低视力儿童购置辅助器具、康复训练提供补贴。在实施“残联+医院”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过程中,仅2016年争取市财政资金510万元用于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程,在全省残联系统争取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市级资金工作中名列首位。同时取消了指标限制,并将救助范围扩展到0-14岁,对所有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全部进行免费救助,确定一个,救助一个,康复一个。
2016年以来,市残联共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救助各类贫困残疾儿童1109人。康复有效率达到100%,家长满意率达到98%,得到社会普遍赞誉,“残联+医院”模式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