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 以乐器文化产业助推精准扶贫
(记者张梅胜 通讯员宋文静) 针对过去扶贫资金分散到户、投入产出效益不高的问题,武强县改变运作模式,创新管理办法,引进市场机制,借助金音集团的优势,把乐器文化产业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拓宽扶贫开发领域,实施精准扶贫。
依托金音,精准扶贫。今年以来,武强县在特色产业、项目扶持、社会保障、教育扶贫的基础上,引进市场机制推进脱贫攻坚战。采取政府出政策、出资金,河北金音集团对贫困户进行专业技艺精准扶贫。
经过乐器文化产业技能培训,贫困户掌握技术后,由金音集团负责提供就业岗位,增加经济收入。这样,依托完整的乐器产业链,探索并实施了“三零”精准扶贫模式,即:由政府整合扶贫资金,使贫困户投入“零成本”;通过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利益联结机制以及科学防控措施,使贫困户加工、经营“零风险”;通过让贫困户在家就业或到企业上班,使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零距离”。
分类施策,注重实效。武强县虽小,但农村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各有不同,贫困户的家庭状况和人员素质差别较大。为此,武强县在进行乐器文化产业扶贫中,针对贫困户人员的体质、文化素质及家庭状况,并尊重其个人意愿,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或强行指派。
对有劳动能力、愿意就业的贫困户人员,实行乐器维修和配件加工+家庭手工业扶贫;对喜欢乐器、适合演奏的,实行乐器演奏+旅游扶贫;对有一定文化程度、熟悉电脑操作和网络购物的,实行乐器网上销售+电商扶贫;对老弱病残等贫困户人员,选择扶贫资金入股+股份合作制扶贫,使其获得入股分红收入。每个贫困户人员可以选择一到两个培训项目参加培训,培训合格者在金音集团就业,从而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增收的问题,最终实现贫困户精准脱贫。
武强县根据乐器文化产业的特点和农村实际情况及贫困户的具体状况,采取“三结合、三为主”的培训方式,即: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以实际操作为主;集中学习与分组操练相结合,以分组操练为主;公司培训与实地练习相结合,以实地练习为主。
注重实效、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方法深受农民欢迎。武强镇郎子头村贫困户学员闫瑞坤激动地说:“为俺尽快脱贫,县里免费培训,白送给乐器、工具,学会了还给安排就业,再不撸起袖子加油干对得起谁?”
以点带面,扎实推进。把乐器文化产业与扶贫工作有机整合实施精准、特色扶贫,在武强县没有先例。为确保精准扶贫落到实处、见真效,武强县将武强镇郎子头村作为乐器文化产业扶贫试点。在试点村取得经验后,在全县贫困村逐步实施,扎实推进。
作为试点先期培训的郎子头村29名贫困户的萨克斯演奏学员,经过三个多月的培训,已能够吹奏《我的中国心》《走进新时代》《谁不说俺家乡好》等十几首歌曲。这些学员尚未结业,就已受邀外出演奏或做辅导、被聘就业,人均日实际收入百余元。
“俺文化不高,又没技能,靠种地养活一家老小,有时外出打工也挣不了多少钱,日子过得很紧巴。老人和妻子埋怨俺,邻里、乡亲笑话俺整天打麻将,喝闷酒……‘破罐子破摔’。自打俺参加了扶贫培训学吹萨克斯,才改掉了过去那些臭毛病。如今,农闲时俺一心学演奏,越学越上瘾,越吹越有劲,金音集团有文艺演出活动叫俺参与,婚庆或企业、店铺开张也请俺们去演奏,这个月乐乐呵呵地挣了几百元了,日子过得很开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贫困户学员闫顺义动情地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已有389名(户)贫困人员正在接受萨克斯演奏培训、156名(户)贫困人员接受乐器维修培训、145名(户)贫困人员接受乐器产品网上销售培训、500余户有意参加入股分红。已经培训萨克斯演奏合格结业的有78人,其中43人与旅游景区达成就业协议、15人在金音集团实现就业、13人在音乐小镇实现就业、21人在金音集团有关企业工作。昔日的黑土地奏响了西洋乐,长满手茧的大手敲起了键盘,变成了具有精细生产工艺技能的乐器产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