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刊文报道武安市专项治理违规办理低保工作
7月17日,《中国社会报》第三版刊发了题为《把公正作为底线强化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河北省武安市专项治理违规办理低保工作侧记》的文章,对武安市把违规办理低保专项治理作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人情保”、“错保”专项整治活动,通过健全完善制度程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形成了低保对象进出有序的动态管理模式予以报道。报道全文如下:
把公正作为底线 强化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
——河北省武安市专项治理违规办理低保工作侧记
签责任状 对违规工作人员要追责
“专项治理违规办理低保工作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风肃纪和还利于民的一个专项行动,是群众瞪着眼睛看结果的工作,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武安市副市长张江海如是说。
4月25日上午,武安市召开了由乡镇(街道)主要领导、主管领导、民政助理和100个重点村党支部书记及市直有关单位参加的全市违规办理低保专项治理动员会,成立了以副市长为组长,民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会上出台了《武安市违规办理低保专项治理实施方案》,对此次行动的具体治理范围、对象、工作目标等进行了明确。
另外,此次专项治理行动,“假低保”与违规工作人员都成为检查对象,各乡镇(街道)都与市政府签订了责任状,对违规工作人员将进行责任追究。
建章立制 让“猫腻”无处藏身
“低保政策是国家给困难群众的一块‘大蛋糕’,如何把这块‘蛋糕’分配好至关重要。我们始终把公正作为工作底线,着眼于强化低保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为提高低保制度的科学性和执行力提供了有力保障。”武安市民政局局长贾学祥如此表示。
在此次专项治理行动中,民政部门建章立制,让低保申请过程中的“猫腻”无处藏身。他们建立了完整的低保信息档案,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并形成一户一档。低保档案中除包括低保对象的个人信息外,还包含其父母、子女等相关人员的住房、工作、收入、家庭财产等详细信息。低保档案随动态管理实时跟进,确保档案内容的完整性、时效性。
民政部门还牵头建立了由住建、工商、人社、公安、交警等24个部门参加的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搭建了信息核对平台,实行信息共享;组建了低保家庭经济状况审核中心,负责申请对象家庭收入、家庭财产信息比对工作。各部门定期召开会议,确认申报家庭的真实情况。截止目前,通过与相关部门核查低保家庭成员车辆、房产、就业等信息,该市共清理出城乡低保对象死亡人员171人、领取退休金人员84人、有车辆人员25人、已安排子女就业人员6人、城镇低保家庭中有两套房产登记的有9户。
严把关口 使低保在阳光下运行
“低保金就像一块‘唐僧肉’,好多人都想吃一块,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吃的。我们始终严把低保人口关,坚持公开、公平原则,打造阳光低保,确保低保金真正用在刀刃上。”贾学祥说。
为此,武安市民政局严把审批关,坚持做到“四个不”:凡工作程序不到位的不审批,凡申报材料不全的不审批,凡未进行入户调查的不审批,凡未张榜公布的不审批。除此之外,强化信息公开,对低保对象从开始申请到审批结束实行三级公示,即村(居)委会、乡镇(街道)公示对新纳入低保对象的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和审核结果,并在居住地对低保对象进行长期公示;民政局在机关大厅设置了电子触摸屏,将所有低保对象信息输入,进行长期公示,便于社会各界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