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魅力村镇】正定机场的跑道站在了春秋古都遗址上

19.04.2015  11:25

河北广播网记者报道:正定新城铺,在元代时,马可·波罗来过,惊叹旅店如皇宫般舒适,是谁在这儿住?如今人们走到这里,同样是一声惊叹,一个村里竟有100多家饭店,究竟招待谁?

现在的正定新城铺,依然还沿用着“鲜虞街”的名字。孙青欣 摄

梁波:“这就是原来的那个城岗,2000多年了……

来到正定县新城铺的村北边,有一片不起眼的土城墙,2米多高,村民们都叫它“城岗”。今年65岁的梁波是土生土长的新城铺人,他从小就知道,新城铺是春秋时期鲜虞国的国都,这片“城岗”就是鲜虞国国都的遗址。

梁波:“新城铺的历史在我们正定县来讲,是最悠久,历史最长的村,到今天有2785年的历史。最早的新城铺名字叫新市,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89年,新市作为鲜虞国的国都,存在了281年。城区就在现在T2航站楼的位置。比正定府出现得还早。

这一片不起眼的土墙“城岗”就是鲜虞国国都的遗址,由于正定机场建设而移动了3里地。孙青欣 摄

对历史颇有研究的梁波专门写了本书《新城铺村志·古都新港》。梁波说,鲜虞国疆域包括现在的正定、井陉、灵寿、行唐等15县市。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最终,鲜虞国被晋国所灭。

新城铺村志•古都新港》的作者梁波给大家介绍当年的城岗。孙青欣 摄

梁波:“到了西汉,降级为县城。到了唐朝,降格为新市镇,建驿站。到了宋朝,又改名叫“四十里铺”。到了明朝,就有了“新城铺”。”

新城铺从国都变为驿站,位居南北交通要道,成为北方三大驿站之一。

梁波:“饮马用的池子,占地47亩,光一个饮马池就这么大。

石家庄空港工业园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局长李国强(左)指着规划图,为河北电台副台长王广文(中)与记者屈冠华(右)描述新城铺的未来。孙青欣 摄

交通发达,人群聚集,新城铺成了远近闻名的商贸中心。石家庄市社科院研究员梁勇介绍,元代时,马可·波罗从北京出发南下游历,路过新城铺驿站,对这里的繁荣景象留下深刻印象。

梁波:“马可·波罗是这样说的:“每驿房舍,宏大华丽,内备床铺,皆以绸缎制成。所有必需之品无不俱全。即使国王寓此,也必觉其安适……”可见,驿站非常奢华。”

清朝乾隆年间驿站没了,但肥沃的土地盛产小麦、玉米和花生,村民们衣食无忧。解放后,这里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曾经被命名为“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示范区”。

现在的新城铺,店铺林立、车水马龙,村民告诉我们,全村有400多家商铺,100多家饭店,俨然现代城镇的模样。

如今的新城铺,店铺林立、车水马龙。屈冠华 摄

梁波:“挨着机场,还是沾机场的光……

1995年,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落户新城铺,给村里带来了商机。今年54岁的王秀华是新城铺第一个开旅馆的人。那是在2003年,他把靠近正定机场的5间房腾出来开起了家庭旅馆,旅客下了飞机,坐车到新城铺,也就十来分钟。现在,他的宾馆有上百间房间,接送旅客的车也从原来的小面包换成了大巴车。

2012年底,高铁正定站设在了新城铺。飞机、铁路客流形成合力。孙青欣 摄

梁波:“我这儿是山南海北的,赶飞机的。2003年盖的宾馆,那会儿一间房20块钱,一天100多块钱。现在发展得一年好几十万,钱多了生活上改变一下,吃香的喝辣的。

2012年底,京广高铁开通,高铁正定站也设在了新城铺,这进一步助推了村里的商贸发展。现在每天有28列车停靠,和机场形成了便捷的空铁联运。

新城铺宣传墙。屈冠华 摄

北京铁路局正定机场站副站长安雪倩:“从客流来说,第二年比第一年翻了一倍,日均800人左右,一般就是以北京方向的为主,能占到一半儿以上。而且咱们这儿不是有空铁联运嘛,下了车都不用出站,机场那边会派车拉旅客过去,非常方便。

便利的交通进一步带动了新城铺的发展。村里人办旅馆、开商铺,就连外地人也来这里创业。6年前,老家在新乐的郭领国来新城铺开了一家家具商城,这两年,都有外国人光顾他的店了。

郭领国:“俄罗斯人下了飞机,也在这儿买,买躺椅,价格上便宜。

石家庄空港工业园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局长李国强(左一)指着规划图,为河北电台副台长王广文(右一)与记者孙青欣(左二)描述新城铺的未来。屈冠华 摄

如今,临港产业、综合保税区、物流产业园……一个个规划让新城铺再一次站到了历史的起跑线上。石家庄空港工业园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局长李国强指着规划图,为我们描述了古都新港的未来:“我们空港工业园是在机场发展用地的周围,新城铺镇的核心位置在机场预留发展的第二跑道上面,可能到2020年再上一条短跑道,紧挨着它的,东南角,咱们建的是石家庄综合保税区。这也是咱空港工业园目前重中之重的建设项目。

石家庄空港工业园规划鸟瞰图。孙青欣 摄

(河北电台记者王广文、王利贺、樊志军、屈冠华、孙青欣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