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时报:中国反腐向基层强势推进

25.04.2016  13:06

  中新网4月22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22日刊文指,中共十八大以来加大反腐,强调“打虎”与“拍蝇”并重,一大批“苍蝇”和“蛀虫”已经受到严肃惩处。文章提出,中国要厚植于民意,将反腐强势向基层推进。

  文章摘编如下:

  中共十八大以来,反腐不断加码。从海外华埠的视角来看,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推的自然是轰轰烈烈的“打虎”行动,不断落马的“大老虎”让民众大呼过瘾;其次就是直面反腐过程中复杂关系的处理,积极回应反腐与经济、反腐与法治等外界关切;第三则是连出重拳力推制度反腐,不断完善与反腐相关的法律法规、准则条例、执行机制等;第四则是反腐注重国际合作,以“猎狐行动”、“天网行动”为代表的海外追逃取得很大成效。

  不过,在多次旁观“大场面”之后,亦有一种声音逐渐兴起:打虎、追逃这样的反腐大戏的确很热闹,但这和民众的切身利益似乎有点距离。于是,诸如“反腐没收的赃款怎么处理”这样的叩问多了起来,更多的则是“如何进一步惩治身边的腐败”这样的追问。

  任何一项改革,最终的衡量标准必然是民众是否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反腐也不例外。因此,在省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之际,中国将反腐强势向基层推进,既是对上述关切与询问的回应,更是要增强普通民众在反腐过程中的“获得感”。

  实际上,中国这一轮反腐也一直强调“打虎”与“拍蝇”并重,一大批“苍蝇”和“蛀虫”已经受到严肃惩处,在中纪委的官方网站上,每月都会公布多起针对民众身边腐败案例的处理。

  诸多案例表明,将反腐强势向基层推进的必要性,并没有因基层“处江湖之远”或者官员层级较低而被忽视。究其原因,除了“基层官员占比最大”这层因素外,一方面是因为,无论“老虎”还是“苍蝇”,其本质上都是权力的异化,对普罗大众而言,其自身权益、切身利益是否受到损害,与涉事官员的级别并无太大关系,腐败的破坏性也不能简单地用官员的级别来衡量。

  另一方面则是由中国地方政治生态的现实决定的--基层虽处在治理末梢,却处理着诸多重要事务,其间的腐败可能会直接给民众个体生活造成重创;“蝇贪”、“虫蛀”往往更具隐蔽性,若反腐于此薄弱容易形成隐患;基层社会文化有很多特殊性,乡村人情观念、家族文化影响都容易模糊权力的界限;“苍蝇”并不意味着小贪腐,“小官巨腐”的现象已经屡次出现……。

  2016年是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阶段的起步之年,若任由“苍蝇扑面”,一切都可能是空话,中国的反腐走到这样的节点上,就更加要厚植于民意,将反腐强势向基层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