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六次入选幸福城市 专家称最底层幸福是关键
图为解读石家庄的幸福密码高层研讨会现场。 刘沛然 摄
中新网石家庄7月5日电 (记者 俱凝搏)河北石家庄连续六次入选“中国十大幸福城市”行列,城市的幸福密码究竟是什么?由经济日报和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解读石家庄的幸福密码·2015年幸福石家庄高层研讨会”5日在此间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为分享和推广幸福石家庄的建设经验、强化幸福石家庄的城市品牌形象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智力支持。
石家庄市市长王亮介绍说,石家庄作为一个连续六次入选“中国十大幸福城市”的省会城市,让市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已成为这座城市的管理者不懈追求的目标。2014年,石市全部财政收入完成681.3亿元,各级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447.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4%。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万人,保持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率为零。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月养老金由1655元提高到1844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达到30万元。对市内区60周岁以上困难老人和90岁以上高龄老人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开工建设保障房2.7万套,竣工2.48万套,分配入住2.06万套。对267个贫困村实施精准扶贫,5.5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幸福感更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一项项民生工程。
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在谈到幸福的源泉时表示,从行为上来看,劳动、创造和奉献,是一个人、一个家庭获得幸福最根本的源泉。石家庄人既有奉献的精神、进取的精神,在报酬和索取上,又有一个知足的、前进的、心态平和的价值观。综合各个城市比较来看,它的主观的精神层面的幸福要高于物质层面的幸福。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张孝德认为,关于一座城市幸福不幸福的标准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那一部分人过的幸福不幸福。石家庄城市最底层那部分人的幸福才是构成这个城市幸福指数的关键所在。比如石家庄投入近10亿元解决4万多山区农村儿童入学问题,石家庄在街头设立110座街头警务站为市民提升安全感。
为400名残疾人提供了工作岗位的石家庄百年巧匠公司总经理郭漫笳谈到城市的幸福密码时感慨道,“我们切身的体会是,一个城市要有爱、有爱心,用爱心来经营企业,用爱心来为管理城市,用爱心来为人民服务,我们的员工和市民一定会由衷地感到幸福。残疾人是整个社会的弱势群体,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百年巧匠的这份关爱体现在给予他们像正常人一样的劳动机会,给予他们家庭一般的温暖,给予他们为社会做贡献,实现人生梦想的价值舞台。”
经济日报总编辑张小影称,石家庄的经验启示是:城市的发展质量和群众的幸福感相辅相成,没有一定的发展质量,很难让群众有获得感,幸福也就无从谈起;没有群众的自觉参与,城市的发展很难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美好生活的基础就不牢靠。六次幸福城市的入选充分证明了广大市民对石家庄经济发展和城市巨变和社会生活的高度认同。在这背后是一项项政策的落实,一笔笔民生的支出,是党和政府惠民生、谋民利的质朴情怀,也是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无限追求和拼搏奉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