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槐底20年蝶变记 打造“怀特商圈”商业板块
班子成员共商发展大计(资料图片)
回迁居民在精装修的新家
商业广场效果图
退休居民在怀特五指山大酒店
村务公开深受居民关注(资料图片)
居民喜迁新居
槐底旧村改造后的全景
槐底社区,位于石家庄市裕华区,总占地1600亩,总人口7600人。从1994年到2014年,槐底人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开放包容的胸怀、锲而不舍的毅力,突破思维瓶颈,拓展发展空间,书写了一段传奇。
从1994年“两委”班子上任到2014年的20个春秋里,槐底人坚定信心、艰苦创业,自力更生,从布局谋篇到华章锦绣,演绎出一段跨越式的发展传奇。
20年,槐底社区实现了由穷到富、由弱到强、由乱到治、从后进到先进的根本性转变,成为“全国文明村”;党总支连年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20年,槐底社区画了一个大大的“圆”,打造了“怀特商圈”,这是一个由失地农民自己打造出的商业板块,它既是经济增长的隆起带,又是展现都市繁华的风景线。
20年,槐底社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居民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实现了加快城市化进程与保护农民利益的高度统一。
20年,槐底社区高度重视教育,与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合作投资兴建了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石家庄外国语小学、石家庄外国语幼儿园,组建了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造福子孙后代。
城中村是城市的孤岛,它既是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产物,也是城市化不彻底的表现。槐底经历过成长的烦恼、发展的惘然。但挫折让槐底人清醒起来,他们笃定一个信念:不发展没有出路,不改变没有前途。
槐底的发展变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步一个脚印、埋头苦干干出来的事业。
槐底在历史上是一个穷村,老百姓中有这样一个说法“金谈固,银白佛,玉石高家营。推煤车,卖砂壶,槐底最穷。”但是,槐底历来就有艰苦奋斗的传统,如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创造了华北地区小麦亩产的高产纪录。可是,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面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传统农村向城市社区转变的过程中,槐底乱了,也落伍了。1990年以后,槐底进入“多事之秋”:集体企业效益滑坡,集体经济入不敷出;私搭乱建严重,村容村貌脏、乱、差……矛盾和问题在积累激化,这种现状持续了五六年。
1994年4月,陈玉信被推选到党总支书记的岗位上。直到今天,他还在经常问自己,为什么要当这个村官?当时自己干的木器加工厂正红红火火,干嘛要趟这个浑水,收拾这个残局。陈玉信回忆说,咱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槐底就这么乱下去、垮下去、穷下去。作为土生土长的槐底人,又是一名党员,看不得别人瞧不起槐底。这个时候,总得有人站出来。都往后缩,槐底就没救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决定扛起这副担子。
上任之初,他做的最多的事儿,就是一次次地被群众“堵”在办公室里,一次次地到省、市政府门口“接”上访群众。陈玉信跟班子成员说:“老百姓为什么闹,还是对班子不信任。槐底现在最缺什么,最缺老百姓对‘两委’班子的信任!”他深知,要想取信于民,就得干几件让群众心服口服的事。他新官上任的“三把火”,更像是“三板斧”,直接砸向了群众反映强烈的三大“顽症”:
第一板斧,砍向集体企业经营中的种种弊病。当时槐底有28家企业,可一年上缴只有29万元。有的企业长年亏损、资不抵债,有的以总公司名义搞担保、抵押,结果村集体成了冤大头,屡屡被告上法庭,承担违约责任。陈玉信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企业进行财务审计,清产核资,摸清家底,订立承包合同,经营不善的免职,不能上缴的免职,28个厂长免了12个。随后对集体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制,通过租赁、拍卖等形式,只保留3家集体企业,其余25家全部摘掉“红帽”,成为自负盈亏的个体企业,给村里交场地租赁费。仅仅一年时间,企业的上缴费由29万元增加到240万元。
第二板斧,砍向私搭乱建之风。1994年以前,全村涉及私搭乱建、建新不拆旧、抢占多占宅基地的户多达430多户。陈玉信痛下决心,不管难度多大,阻力多大,不管得罪谁,都要刹住这股歪风。拆除违章建筑的通告贴出来后,在规定的两周期限内,一户也没动。陈玉信召开班子会,明确提出先从自己家人拆起,先从干部拆起,给老百姓做出样子看看。他说到做到,第一个拆掉了他大伯的房子。在拆除现场,大伯说:“别人家的侄子当官,一家子跟着沾光,你当干部,我跟着丢人败兴。”陈玉信拆了大伯的房子,带了头,其他“两委”成员也拿自己和亲戚“开刀”,群众看到村里动了真格的,也自觉拆掉了违章建筑。通过整治私搭乱建,树立了新班子的威信,正了村风民风。为以后的征地拆迁节约了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槐底一期拆迁改造能在3个月完成,与这次大规模的拆迁有直接的关系。
第三板斧,就是刹住把征地款分光吃净之风。陈玉信上任的第二年,河北省电力公司征地,一次性拨付槐底9600万元。钱来了,事也来了,老百姓要求按人头分了。村民提出,把钱装进自己口袋里才放心,这种想法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可是,把集体掏空了,副业摊点怎么上,集体经济怎么发展?陈玉信和其他村干部顶着巨大的压力,苦口婆心地给大伙儿做工作:“这是咱槐底的保命钱,这个钱不能分。咱得把这个大存折留在村里,咱得用它上项目,发展经济,给老百姓带来更大的实惠!”陈玉信掰着手指头给老百姓算账,钱花光了,就只能坐吃山空了。这笔钱到老百姓手里是消费性支出,用在集体就变成了生产性投入。得用滚雪球的办法,上项目,搞开发,让钱生钱,滚动发展!
“三板斧”砍下去,群众的猜疑和误解在一点点消融,干部的威信和号召力在一点点提升。老百姓的心气顺了,心也更齐了。
土地是最宝贵的发展资源。许多人说,槐底没多少土地了,没发展空间了。陈玉信却说:“槐底的土地越来越少,但是也越来越热。槐底不是没有发展的机会了,而是发展的机会来了。要让寸土生出寸金来!”
陈玉信说:“槐底‘乱’的根子在于‘穷’。集体穷得叮当响,老百姓既没地了又没活儿干,能不闹事吗?越穷越乱,越乱越穷。解决槐底的问题,只能靠发展。发展问题就是吃饭问题。”
可是,想发展,靠什么发展,发展什么?发展农业肯定是不行了,上乡镇企业只能搞点粗加工,效益低。城市不断扩张,征占土地越来越多。槐底解放初期拥有土地4300亩,到1990年槐底是农村,却无地可种,是农民,却无田可耕。对此,陈玉信有自己的一套“辩证法”,他对老百姓说:“我们不能光看失去了多少土地,更应该看到我们得到了什么。首先得到了基础设施的改善,得到了区位优势,涵养了一个消费市场。槐底的土地越来越少,但是也越来越热。槐底不是没有发展的机会了,而是发展的机会来了。”
近水楼台先得月,两委班子审时度势,提出了“依托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路。1995年6月,村里的资金还不宽裕,但拿出80万元沿东岗路、育才街和体育南大街改扩建了第一批商业门脸,仅此一项每年净收入300多万元。初战告捷,陈玉信提出:“我们要让槐底所有的沿街建筑都变成摇钱树!要让寸土生出寸金来!”
有投入才有产出,有项目才有收入。槐底人的思想一旦脱离了小农意识的束缚,上项目、谋发展的步伐就如同脱缰的野马一样势不可当:
1997年4月,建成了槐南路菜市场。
1999年10月,在体育南大街建成了四星级酒店——怀特大厦。
1999年10月,建成怀特装饰城。
1999年10月,建成了体育南大街商贸餐饮一条街。
1999年12月,在槐中路与富强大街交叉口建成怀特商厦。
2000年9月,与石家庄外国语学校(43中)联合,相继创办了石家庄外国语幼儿园、石家庄外国语小学、石家庄第二外国语学校。
2004年12月,建成怀特家居城、怀特国际商城。
2006年4月,建成怀特海鲜副食城。
2006年9月,改造建成怀特卫浴城。
2008年5月,启动“三年大变样”城中村改造,三个月时间,拆除槐安路以北469户民宅,共计13万平方米。
2008年10月,建成怀特花鸟鱼虫城。
2008年7月2日,建成怀特古文化茶城。
2009年9月,借富强大街打通的机遇,建成富强大街商业街。
2009年12月,建成怀特国际陶瓷城。
2009年1月,在海南省五指山市竞拍土地40.59亩,建设当地首家五星级别墅式度假酒店。
2012年10月,建设怀特文化大厦。
2012年12月,建成怀特珠宝城。
2013年5月,改造建成怀特红木楼。
2013年4月,投资建设1400亩的栾城怀特都市农业观光园。
2013年10月,建成怀特青少年儿童城。
2014年6月,建成怀特装饰城2号馆。
2014年,建成怀特商业广场。
2014年11月,海南五指山度假酒店开业。
2014年,槐底完成了旧村改造,槐底居民全部回迁新居。
20年来,槐底共开发“三产”面积200多万平方米,入驻商户2万家,每年直接缴纳税金和培植税源5亿多元,固定资产总值达到600亿元。怀特集团形成了餐饮、零售、建材、教育、娱乐、文化等多元化服务业于一身的项目集群和产业格局。2002年,怀特集团入选河北省百强企业。2005年以来连续入选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槐底连续四届获“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槐底的项目建一个“火”一个,一座座“城”真正成了槐底的聚宝盆、摇钱树!
“三产”开发拓宽了居民的就业渠道,“金街银铺”一举吸纳了社区所有闲置劳动力,甚至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现象。怀特集团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近六万个,目前外来务工人员已经超过槐底村人口几倍。
怀特商圈为什么火,主要靠三点,一是区位好。抓住了省会向东南方向发展的机遇。二是成本低。打价格差,租金便宜。三是服务好。建市场容易,养市场难,要最大限度让利于商户。“你先赚,我后赚。你大赚,我小赚。你赚钱,我发展”。怀特商圈内人流、物流、客户流密集,集团专门成立保卫处,招聘专业技能过硬的退伍军人、特警、武校毕业生等提升安保服务水平,强化打击,重点防范。
陈玉信认为,现在发展机遇这么好,错过机会太可惜了。在他的眼里,到处都是机遇:城市修路是机遇,建世纪公园同样是机遇。1998年市政府修体育南大街时,槐底没要一分钱征地款,而是提出享有道路两侧开发权。1999年市政府修建世纪公园,征地款由每亩10万元追加到每亩27万元,可槐底每亩只要10万元,但交换条件是留下50亩土地由槐底自行开发建设。打通育才街、富强大街、槐安路等“断头路”,槐底不仅没要征地款,反而主动拆迁集体企业3家,居民住宅200多户,不摆放任何项目,提前预留出土地,大大降低了政府的拆迁成本,保证了施工进度。他们清楚,道路早一天开通,槐底就能早一天受益。
对陈玉信来说,现在最苦恼的事就是发展空间不足。从2008年起,陈玉信开始实施异地发展战略,变“招商引资”为“投资置业”。在盘活土地存量资产的同时,走出去,扩大土地增量,赚取级差收益,增加经营性资产。目前,槐底通过自我开发改造,辖区的商业面积达1100余亩。现在已经在海南省五指山市征地40.59亩,在我市平山、栾城也有自己的项目。目前,槐底征用和租用的土地达10000多亩,等于再造了几个槐底。怀特集团将形成“总部经济”模式,持有物业面积和集体经济纯收入将呈现倍增的势头,积蓄了发展后劲。
槐底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好班子,他们是群众心中的靠山,是群众最信得过的人。有人问陈玉信的治村之道,他只总结了一句话:“当干部就得能吃亏。”
“当干部,就得夹起尾巴做人。咱这个帽子不是乌纱帽,是草帽,老百姓说给你摘就给你摘了。今天把你选上台,明天就可以把你撵下台。”这是陈玉信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要求班子成员正确看待“钱”的问题。他相信这样一个理儿,真正维系一个班子团结的,不是金钱,不是待遇,是事业,是感情。
越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越是工程量大的时候,越是容易滋生腐败的时候,对此陈玉信有清醒的头脑。他说:“干部腐败比投资失败危险更大。投资失败了,失误了还能再来。干部腐败了,多少年都缓不过劲儿来。”
陈玉信提醒每一位班子成员:群众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盯着我们,我们必须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做事,规规矩矩做官。他说:“每年过我手的资金几亿元,老百姓能没猜疑吗?肯定有,没有就不正常了。有了猜疑怎么办,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公开。” 早在1995年,槐底就在全省率先推行“村务公开”,凡重大开支、投资立项、工程发包、土地转让租赁等等社区居民都清楚明白。从2003年起,槐底把“月公开”改为“日公开”,每周六的工作例会,居民当天晚上就可以在闭路电视上看到“实况录像”。他们利用公开栏、《怀特报》、触摸显示屏,及时发布群众最关心的项目立项、工程投资、财务收支等事宜,特别是原材料采购,大到钢筋水泥的购进,小到一颗螺丝钉,一一拉出单子,注明经手人、单价、数量、厂家、联系电话,第一时间公开,逐笔逐项公开。真正做到了敢公开、真公开、全公开。以前是公开什么群众看什么,现在是群众想知道什么,就公开什么,没什么藏着掖着的。从2008年起,在设立财务督察部的基础上,由75名居民代表推选出15人组成财务监督小组,每月15号到集团公司和下属企业查账。在怀特,所有施工、所有采购、所有生产都没有任何中间环节。 “阳光采购”给了群众一个明白,也还了干部一个清白。
“我们是‘社企合一’的体制,管理起来有特别大的难度。管理这么大的企业,光靠一个人的力量肯定不行,还是要靠集体的智慧。”陈玉信说,要尊重每一名班子成员,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搞“家长制”、“一言堂”。凡是集体重大开支、上项目、用人等事项,都摆到桌面上,集体通气、集体决定、集体负责。20年来,槐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 “两委”的班底没有变,在历次换届选举中连选连任,表现出党员和群众对他们的高度肯定,也保证了发展的长期性、连续性、稳定性。
现在槐底日子好过了,最容易滋生骄娇二气。家大业大了,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干部大手大脚、大吃大喝、大摇大摆。 多年来,槐底的“两委”成员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因为是干部,就要自律,就要清醒;因为是干部,就不能有私心,更不能瞎胡来,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槐底,干部们秉公办事,不谋取私利,不优亲厚友。不仅没有什么“特权”,许多事儿还得带头。拆除私搭乱建,首先拆掉的是陈玉信的大伯家。城中村改造,首先拆掉的是居委会主任蒋国庆的房子。拆迁评估时,干部和群众“一碗水端平”、一视同仁。旧村改造办法经征求全体居民意见、居民代表大会讨论一致通过后实施,政策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回迁居民抓阄选房时,第一批575户居民、第二批942户居民、高层置换多层343户居民全部严格按照规定,遵循“领入场号、抓顺序号、抓房号”程序进行房号的抓取。陈玉信、蒋国庆等都与居民一样在1000多人的监督下,按程序排队、抓阄,无一人例外。安排大学生就业,一律参加考试择优录用。股份制改造,不搞特殊化,干部和群众享有同等股份。
为了让老百姓充分行使监督干部的权力,槐底首创了群众“考”官制度。每年年底,每个家庭和商户“人手一票”,对 “两委”干部和企业经理,从廉洁自律、业务能力、群众工作等几个方面分别按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等层级打票,计票结果公开,干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怎么样,一目了然。陈玉信说:“推行这种这种制度的目的,就是要让干部不要‘翘尾巴’,要有危机感,要时时刻刻感受到群众的监督。”
槐底的发展,老百姓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享受到了物质生活的富有,也享受到了精神生活的充实。关于槐底的明天,陈玉信这样说,槐底要做大,要靠大项目好项目。槐底要做强,要抓精神文明建设。槐底要做久,要抓干部队伍、党员队伍,抓党风廉政建设。
槐底老百姓是经济发展最大的收益者。仅从退休居民的待遇看,从2015年起,退休金涨到每月2200元;70至79周岁2300元;80至89周岁每月2400元;90至99周岁每月2500元;超过100周岁的每月2600元。每人生活补助费1500元,副食品、日用品免费发放。
陈玉信要求班子成员对待工作要用心,对待老百姓要有良心。盖回迁楼,就是要少花钱,质量还要好。为了花钱少,槐底回迁楼全部工程“包工不包料”,所有建筑材料自己购买,建筑辅材自己生产,把价格的水分挤到最低。施工方面能自己干就自己干,混凝土、上下水管等原材料全部是“怀特制造”,既保证了质量,又节约了开支。
在槐底有两个“怪现象”。一是工程量这么大,没有关系批条子、打招呼的。因为都知道,槐底买原材料,把利润空间压到了最低,对于中间人基本上无利可图。二是槐底搞工程,不是施工队请甲方吃饭,而是甲方请施工队吃饭。请人家多费点心,保证工程质量。
从回迁楼开槽那一天起,陈玉信强调最多的,就是质量问题。他说,一定不能让老百姓戳咱们脊梁骨,不能让子孙后代说咱们无能。为了保证质量,他和同事们对每个原材料都认真审查把关,对每个技术环节都督导到位,对每一个发现的问题都不放过,限期整改。为了保证建筑质量,他们甚至不惜提高成本,比如单位体积捆扎钢筋的密度,基坑的深度和抗震强度,远高于国家标准。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槐底也一刻不放松精神文明建设。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为了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集体出钱为家家户户订了《燕赵晚报》等报纸,1995年创办槐底电视台,每天播放《槐底新闻》、《村务公开》等自办栏目。2009年,又对电视台进行升级改造,引入广播级的采、编、播设备。2010年,电视台组织热爱文艺的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拍摄了《咱村里的事儿》系列电视剧,受到居民的欢迎。2002年创办《怀特报》,免费发放到每一个家庭,大事小情居民一目了然。在城中村二期改造工程中,将建成全省最大的占地63亩、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的社区文化中心。
从1997年起,每年举行运动会,以前只是居民参加,后来改成怀特运动会,商户也组团参加进来,树立了“怀特一家人”的意识。秧歌队、腰鼓队、管弦乐队、书画社、摄影社经常活跃在群众中间,传播着精神文明的火种。2011年7月,槐底建成1200平方米的村史展览馆,对居民进行“饮水思源、致富思进”教育。孝老爱亲、敬业爱岗、明礼诚信、崇尚科学、助人为乐、扶危济困、遵纪守法的道德风尚在槐底村如阵阵暖流,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以前,槐底也有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特别是办白事,讲究放大炮、穿大孝,既费钱,又扰民,还不安全。在城市化进程中,槐底提出,要用新民俗取代旧民俗。从2006年起,不管谁家,不准放大炮,不准穿大孝,一律戴黑纱。凡遵守规定的家庭,一次给予3000元的“文明贡献奖”,违反规定的给予经济处罚,从年终福利费中扣除。一开始居民不理解,干部还得登门做工作,可过了不久,居民都反映,这种方法好,既省钱又庄重,杜绝了攀比心理。
从1997年起,槐底经常组织居民外出观光旅游,这已经成为居民的“特殊福利”。走出去,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2000年4月,包租旅游专列组织800名退休职工下江南,到苏沪杭旅游。2002年游大连,2005年5月,包租20架专机,1100名退休职工赴香港、澳门旅游。一位老人还特意写了一首打油诗:“怀特红装染江南,港澳观光心里甜。千人飞天创奇观,深情厚谊暖心田。造福于民惠百姓,岁月如歌业如磐。”
2006年10月,裕华区委、区政府为表彰槐底的突出贡献,奖励领导班子30万元。陈玉信等“两委”成员决定,24万元用于居民福利,其余的6万元捐赠给《石家庄日报》发起的“新闻助学”活动,资助了20名来自贫困山区的学生上大学。
2014年的元旦,退休居民是在海南省五指山度过的,这次他们不是以游客的身份而是以主人的身份来的,住在怀特人自己建造的“彩云飞”度假村,尽享椰风海韵,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与自豪。
陈玉信的手机没换过号,手机、办公室电话向群众公开,群众有事随时可以找到他。他不仅“听”电话,而且办实事。
创业的艰辛没有让陈玉信流泪,但面对老百姓拥戴和信任的目光,却使他热泪满眶。陈玉信落过三次泪:第一次是在1997年党总支换届选举时,当他以全票再次当选为书记时,他落泪了。陈玉信说:“在这些党员代表里,就有被我罢免了厂长职务的人,有在整治乱搭乱建时被我拆了房子、拆了门脸、断了财路的人。他们不计前嫌,投给我信任的一票。这说明他们已经理解了我的一片苦心。”
第二次,是在从港澳旅游回来后,退休居民自发地披红挂绿、扭着秧歌、敲锣打鼓来给“两委”班子庆功。当陈玉信接过百姓自己凑钱买的画匾时,他落泪了,因为上面写着这样两句话:“心心相映心向党,永结同心紧跟随”。
第三次,在怀特国际商城、家居城开业前的一个晚上,已经晚上8点多钟了,陈玉信在广场上发现了一支由两百多名退休居民自发组成的清扫队伍,原来他们知道过几天项目要开业,看到广场上还有点凌乱,就拿着笤帚簸箕过来帮忙。其中一位老大娘说:“这两个商城开业,就跟咱槐底嫁闺女一样,怎么也得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看到在寒风中义务劳动的乡亲们,他的泪水夺眶而出。
陈玉信有自己的“名利观”。他说:“其实,我也是一个图‘名’图‘利’的人。图名,就是在乡亲们中间留个好名声,说陈玉信这个人还是干了点事的。图利,就是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让老百姓的‘利’越滚越大!”
一个干部,一面旗帜。一个党员,一盏明灯。在全市“七一”表彰大会上,陈玉信作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的代表发言。他说道:“有一位记者在随团到香港澳门采访过程中问我,老百姓一路上说得最多的是什么。我猜不出来。他告诉我,老百姓在说陈玉信好,槐底好,共产党好。听了这番话,我有一种特别的感动。我自己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作为基层干部,如果能通过自己的劳动,让人民群众更加热爱党、拥护党、跟党走,就是我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我无上的荣光!”
(原标题:槐底二十年蝶变记 从布局谋篇到华章锦绣演绎出一段跨越式的发展传奇)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