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模风采榜样力量 | 守护正义的“老黄牛”——陈印田

09.04.2021  08:40

图为印田和爱人接受记者送上的鲜花

3月10日上午9时许,按照之前的约定,记者叩开了陈印田的家门。很久不见,如今已74岁、被帕金森症折磨多年的他尽显老态。去年冬天不慎摔倒致骨折的爱人赵虹桥摇着轮椅也到屋门迎接。逼仄的二居室里,摆设简陋。老两口儿行动不便,却热情地招呼坐下,给沏茶倒水。老陈去卧室搜罗出一册又一册影集、剪报,吃力地堆放到沙发上。翻开那一张张熟悉的照片、文章,我们打开了话匣子……

2004年春节前夕,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中国法官十杰”评选中,陈印田得票高居榜首。为配合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河北省委即将在石家庄对其举行的表彰活动,河北法制报社指派记者约访陈印田。2004年2月19日上午8时15分许,记者刚刚走进省法院大门,身后一个衣着俭朴、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的人快速进了院门,把车子往地上一支就要上楼。这时,门卫喊了起来:“老陈,虽然当‘法官十杰’了,也不能把破车子随处放呀!”记者这才注意到,急匆匆进门者正是陈印田。听到同事的“指责”,他扭捏地笑一笑,返身乖乖地把自行车推进车棚。

就是这个扭捏憨厚、因放错车位就遭到同事“训斥”的老头,十几年里先后审结众多杀人、放火、抢劫、强奸、绑架等重大刑事案件,无一错案 。按照当时省法院岗位目标责任制规定的任务指标计算,陈印田13年干了55年的活儿,荣立个人一等功6次。他的成绩、荣誉,在全省法院系统仍后无来者,至今无人超越。

陈印田不吸烟、不喝酒、不会唱歌也不会打牌。在旁人看来,这是个没有生活情调的人。对这些议论,他并不避讳:“手头的案子本来就多,再加上没人办的案子我办,难办的案子我也办,每一起案子,上边天天要结果,领导天天催进度,受害人天天讨说法,我哪有时间去讲生活情调?

当时省法院刑一庭有3辆工作用车,但陈印田很少用。于是,每次出差他几乎都是挤火车、倒汽车,随身带着列车时刻表、河北省交通图,计算时间,选择路线,多年下来,他成了河北省的“活地图”。

1997年以前,省法院没有立案庭,去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出差,陈印田都是背着卷宗去。不管赶时间赶得多累,也不管是在火车上站一路,他都不敢有丝毫松懈,怕把卷宗丢了。多少次下车后他都跟民工似的,肩前一大捆,身后一大捆,好不容易挨到单位,还得吭哧吭哧扛着沉甸甸的卷宗往8楼的办公室爬……

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工作狂。”陈印田的一位同事介绍,为了提审被告人,陈印田平均每年下乡达四五个月,有时一天要跑三四个县,一年下来至少奔波15000公里路程。不夸张地说,陈印田为了审判事业,几十年如一日,抛家舍业,把所有的精力与心血都倾注到了工作之中。

也许有人会问,老陈非要这么忙吗?当年省法院一位领导解释得很清楚:刑一庭所办案件的特殊性决定了办案量的受限——该庭所受理的案件绝大部分都是判处死刑的严重刑事犯罪案,阅卷、调查、提审、合议、报院长、报审判委员会,诸多程序缺一不可。每个法官每年办20件左右比较正常,达到40件就已接近极限,而陈印田连续多年远远突破了这个极限。省法院的同志介绍,陈印田所办的案子,如果把案卷摞起来,足有300多米厚,相当于80层楼高。他从事审判工作这么多年,从未出现任何纰漏,没有办过一起错案,这背后的付出与牺牲是超乎人们想象的。陈印田在记者面前不止一次说着说着就落下泪来:那时我累呀,太累啦,有时我真想休息休息,可我不能啊,天天案子压过来,每天案子的审理报告写下来,一撇一捺都连着人的性命,不敢懈怠呀……

2008年4月,陈印田退休。离开工作岗位后,帕金森症时隐时现,加上多年超负荷办案积劳成疾,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但他靠着顽强的毅力,做奥运火炬手,提供法律咨询,投身公益事业,资助困难群众,但凡身体允许,他依旧为社会发挥着余热。

老陈在家是个倒了油瓶也不扶的主儿”,17年前,记者在这间屋子采访时,赵虹桥说,“进家吃饭,坐下看卷,关灯睡觉,起床走人,部队的传统他一直没变。”光阴荏苒,双鬓斑白,他还是那样为公家、为大众的事操心。“我得尽快康复,身子骨好起来,才能侍候他呀。”赵虹桥乐观地表示。

从老陈家出来,记者心里一直有莫名的感动,感动于赵虹桥对丈夫多少年如一日的默默关爱与支持,更感动于陈印田的天地良心、一腔赤诚。他就像黄河岸上的纤夫,酷似埋头拉套的黄牛,多么累,不知道歇一歇,多少痛,不叫一声苦。

在他面前,我们惟有敬仰。

文章出处:河北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