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楷模】张海波:“金牌技师”是怎样炼成的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记者 赵 建
近日,河北港口集团秦港杂货公司散粮站副站长张海波来到散粮筒仓,从11号泊位通过皮带机传送过来的粮食,源源不断灌进筒仓。曾经,他大胆提出新方案,连续奋战30多个昼夜,在11号泊位化肥库与散粮筒仓之间增加一条皮带机,11号泊位的散粮可直接进入筒仓,相当于增加一个散粮泊位和60万吨通过能力。
这就是张海波,敢破常规、勇于创新。也正因为这种精神,这位普通的港口电气技师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作为2015年全国劳动模范受到表彰,并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被誉为“金牌技师”。
28年如一日,练就“芯片级维修”绝技
中等身材,身穿深蓝色工服,记者面前的张海波看上去并无过人之处。但随着采访的深入,一个个让人震撼的故事接踵而至。
有一天晚上11时,张海波已经睡熟,忽然手机铃声响了起来。原来,码头的卸船机大臂悬在半空不能动弹,船舱舱盖无法闭合,单位紧急叫他前来解决问题。根据气象台预报,一场大雨顷刻将至,船舱内的货物若被雨水浸泡,损失惨重。其他维修人员检查了液压系统和远程I/O柜的每一个细节,仍未找到问题所在。
情况紧急,张海波来到现场后,让人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检查完液压系统后,又用去短短几分钟时间,他迅速找到故障点。他根据卸船机大臂抬起动作的逻辑关系进行故障查找发现,一个堵塞开关信号不正常。故障很快被排除,大臂缓缓抬起。
一名普通的职高毕业生,哪来的这身本领?“没别的,就是拼搏。”秦港杂货公司党委书记杨军说。
28年如一日,张海波以钢铁般的毅力,完成燕山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学习,取得学士学位,自学PLC控制系统、软件工程等50多门课程,练就了“芯片级维修”的绝技。
夙兴夜寐,完成110多项技改革新
满载小麦、玉米、大豆等散粮的巨轮从世界各地来到秦皇岛港,经由散粮站卸船仓储,随后运往全国各地。每年数以百万吨的吞吐量,中转枢纽就是张海波所在的散粮站。该站拥有亚洲最大、最先进的散粮装卸系统。
然而,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我国港口散粮装车系统长期依靠进口,设备出现问题只能花巨资邀请外国专家。秦港杂货公司散粮站也是如此。
“难道几年、十几年,新设备老化后,还依靠进口,受制于人?”张海波认为不宜进口新设备,主动请缨对设备进行修复。
他夙兴夜寐,班上干不完下班干,白天干不完晚上干,通读1000多条只有日文说明的程序,上百次查找、核对、完善集成控制电路和控制程序,也经历了上百次失败。张海波并未气馁,整整两个月时间,一个令人惊叹的创新诞生了:他编出一套符合秦皇岛港生产实际需求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LC程序,沉睡几年的散粮装车系统恢复了生机。这在秦皇岛港还是第一次。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28年间,张海波完成110多项技改革新,参与主持的“降低电子秤故障次数”、“降低散粮装车系统故障率”项目被国家评为优秀QC成果奖,累计创效、节约资金达34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