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看秋收】压梨山大的中国雪花梨之乡 “雪花”为何难绽放?

10.09.2015  10:33

甜如蜜、大如拳、脆如菱”,这是人们对产自我省赵县的赵州雪花梨的美誉。又是一年收获时,记者走访发现,赵州雪花梨既遇到了老问题,又面临着新隐忧。今天的《走基层,看秋收》,今天请听《压梨山大的中国雪花梨之乡》上篇,《“雪花”为何难绽放?》。

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记者来到了赵县谢庄乡大寺庄村,这里是赵州雪花梨的发祥地和主产区,种植雪花梨已经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全村三千多亩地种植的全都是梨树。村民连国军正在一处冷库装箱,提起今年的行情,他连连摇头。

村民连国军:产量到可以,就是梨不好卖,二十多块钱一箱,自个儿做活儿自个儿套袋还多少有点低工钱,你像我吧我雇人多,还亏钱呢。

一箱梨毛重39斤,净重35斤左右,按一箱30块钱计算,一斤梨也不到9毛钱。大寺庄村是赵州雪花梨的核心产区,梨的品相、质量都是上品,而在一些边缘产区或者梨的质量较差的,就更卖不上价钱了。

南柏舍镇李家疃村民:去年那物件贵,都1块,一块多。今年不占,差一半儿。俺卖的价格是五毛,个儿小还不占呢,4毛。

一斤四毛钱,这基本上连成本都收不回来。连国军家种了十五亩梨树,从梳花开始,打药、套袋、梳果、摘果都需要雇人。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鸭梨、皇冠、雪梨也得套二十多天一个月,套皇冠一百五(一天),多了不给你套,出溜儿就下来啦。光雇工花了一万多了。再削削本儿,买袋儿,买化肥,赖肥料还不能使,好肥料吧,梨也甜。

村民一般是将梨交到冷库,由冷库代为存储、销售,等到冷库将梨销售后,扣除冷藏、包装费用,再将梨款交给农民。尽管赵县拥有华北地区最大的冷库群,但记者走访发现,因为今年梨的产量大幅增加,目前冷库基本上都已经爆满。

南柏舍镇兴旺冷库老板齐强强:今年产量比较高,都放库里边来,放不下。4万件吧,现在已经满了。

记者:还有人来放么?

南柏舍镇兴旺冷库老板齐强强:有。你看外边这不都是啊。前几年有的冷库不干了,收拾收拾看看能放多少放多少呗。

赵县全县种植梨树25万亩,年产量在50万吨左右,一般百分之八十的梨都可以在冷库储藏。今年,赵县又新增冷库容量13万吨,但在今年的大丰收面前,仍然显得不够用。

大寺庄果品技术专业合作社社长赵江辉告诉记者,现在,大寺庄村还有百分之三十的雪花梨、百分之六七十的鸭梨没有摘完,冷库容纳不下,就只能立刻销售。

赵江辉:今年梨的产量是历史上的颠峰时期,今年产量是最高的,应该是比去年增产了13万吨,也是历史性的赔钱最多的一年,这么多年了没陪这么多钱。

记者:赔多少啊一箱?

赵江辉:拿皇冠梨来说吧,收购成本价就到九十多,一百块钱了。掉到最低的时候卖30多块钱。去年的收购价是两块八到三块六,今年的收购价是八毛到一块七八,这个区间。

丰产不丰收,这样的情况今年在赵县又一次上演。而记者发现,除此之外,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赵州雪花梨,也面临着新的冲击。请听下篇《‘雪花’如何常绽放?》(河北电台记者曹力、白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