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铸自强不息审计魂——学习资料之六十
中纪委再次大谈家风意在警告哪些人?
5月22日,中纪委通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余远辉“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央视新闻观察到,也就是在当天,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及客户端头条已更新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题,专题首个主题是 ——“郑义门 孝义传家九百年”。不是新闻的新闻是,如今大多数落马官员都受到身边人牵连,家风不正,牵出家族式腐败,令人唏嘘。中纪委这个时候再谈家风,是在警告哪些人?
中纪委机关报警告官员管好“身边人”
在余远辉被调查十多天前,中纪委机关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曾发表警告官员管好“身边人”的文章:
“深圳原政法委书记蒋尊玉落马了。而且,陪着他落入法网的,还有他的老婆、女儿、女婿、亲家,甚至老婆的妹妹、女婿的舅舅等。从苏荣的“男女老少”到郑州“房妹”之父翟振峰的“全家齐上阵”,从刘铁男的“贪腐父子兵”到刘志军的“寻租亲兄弟”,接连发生的家族式贪腐让人吃惊。”
面对家族腐败顽症,一位基层干部曾经这样对新华社记者形容说: “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一家人共同发财”。
中纪委家风专题何以由“江南第一家”开篇?
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修身齐家,家风对于一个家族的发展非常重要。中纪委最新专题高调聚焦“家风”,其开篇辞这样写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家规”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这个专题中,开篇讲述了被称为“江南第一家”的“郑义门”的故事,其中提到:从宋元到明清,郑氏一族有173人为官,官位最高者为礼部尚书。令人惊叹的是,郑氏子孙没有一个因贪墨而罢官者,为世人所称道。
官网特别列出了郑氏家规《郑氏规范》的第八十六条,其条文称:既仕,须奉公勤政,毋踏贪黩,以忝家法。任满交代,不可过于留恋;亦不宜恃贵自尊,以骄宗族。仍用一遵家范,违者以不孝论。这意思是说,子孙中有做官的必须奉公守法,勤勉做事,绝对不能贪腐,否则就是辱没了家规,就是不孝。
中纪委大谈家风 并非第一次
其实,中纪委大谈家风家规,这不是第一次,今年“两会”期间,中纪委官网多次梳理了代表委员谈家风,称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
2014年以来,中纪委官网密集发出关于家风的文章,今年3月19日发出题为《家风是抵御腐败的一道重要防线》的文章,开篇即提到: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几次谈到家风问题,他强调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
发表于去年10月21日的官网文章,甚至把家风提到了 “家风乃秉政之基 ”的高度。文章提到:“好的家风不仅是家族之幸,更是秉政之基,百姓之福”,文章特别警醒当今官员: “那些有求之人从他们的家风里找到了钻营进攻的入口,一个个糖衣炮弹最终也变成了穿肠毒药,父子同审、夫妻囹圄成为家门不幸的另类写照”。
中纪委官网还曾经发表文章梳理“从政道路上的九大陷阱”,其中,首当其冲的便是:“通过向领导干部身边人、近亲属或情人迂回行贿”,文章疾呼:别被老板“朋友”用轿子抬着送上法庭……
中纪委这个时候再谈家风,一方面是要警告官员管好身边人,另一方面也是为达到不想腐的目标提供文化动力。反腐除了制度设计,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之外,营造风清气正的家庭氛围和社会氛围,也很重要。常沐清正家风,杜绝枕边邪风。
新闻多看点:
这些年,中纪委官网都讲过哪些家风故事?
2014年来,中纪委官网先后提到过一系列名人、名家族的家风,他们包括:裴氏家族、曾国藩、林则徐、习仲勋等等。
裴氏家规:劣迹官员不能进祖坟
山西省闻喜县礼元镇的裴柏村有个裴氏家族, 从秦汉至明初,这个家族先后出了59位宰相, 在唐朝的289年当中,平均每隔17年就从这里走出一位宰相。裴氏曾有家规:有劣迹的官员死了不能进祖坟。 裴氏家族力行清廉为官,史上3000多名官员,没有出现过一个贪官污吏。
林则徐:不妄取一文
从为官之日起,林则徐就牢记父亲“不妄取一文”的家教,并奉行终生。他曾写过一幅有名的对联告诫后代:“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曾国藩:一顿饭只吃一个菜
曾国藩是近代湖湘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秉承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信条,把“齐家”摆在突出位置,疏理治家方略,形成了以“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的八字诀,“尚廉、尚谦、尚劳”三致祥为核心的家教家风,使之世代子孙从中受益。曾国藩从不讲究吃,通常每顿饭只有一个菜,时人以曾氏吃饭简单,每食仅菜一品,谐称为“一品宰相”。
习仲勋:训女故事
习仲勋的女儿习乾平毕业于外交学院,学的是法语,分配到《国际商报》工作。一九八三年,王光英筹建光大公司,有意调她去工作。习仲勋闻知后,当面谢绝了王光英的好意,他说:“还是不要调她去好。你这个光大公司名气大,众目睽睽,别人的孩子能去,我的孩子不能去!”
后来习仲勋将此事告诉了乾平,女儿委屈地说:我是学外语的,到光大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祖国的改革开放做点事情,有什么不好?习仲勋严肃地说,人只要有才能,在哪里都可以发挥作用,就怕你没有本事。你是习仲勋的女儿,就要“夹着尾巴做人”。
乾平继续留在《国际商报》工作,后来出了几次国。当时出一次国很不容易,而且还可以低价购买一些进口家用电器。习仲勋知道女儿多次出国的事后,就要她说清出去的理由。父女俩为此在一次吃饭时燃起“战火”,女儿顶撞说,我是记者,我是学外文的,出国是工作需要。习仲勋忽地站了起来,把筷子一摔,高声说道,哪有那么多的工作需要?不要什么行为都加上工作的名义!直到女儿表示今后不再随便出去,要踏踏实实工作后,他才消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