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安家”正定兴隆寺 看一代宗师的古城记忆

12.02.2015  12:39

小院北正房是第三展厅,展示梁思成在正定调查古建筑的情景。往事:梁思成对正定有感情  谈正定的文物保护成果,离不开梁思成;研究梁思成的思想学术,必须来正定。

  ▇1933年梁思成到正定时在隆兴寺暂居地场景复原。

 

正定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昨天开馆

都知道去正定不能错过隆兴寺,今后去隆兴寺除了领略建筑之美也别忘记“拜访”一位中国古建筑大师!昨天,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开馆仪式在正定隆兴寺举行。晚报记者作为第一批观众先睹为快,100余幅照片以及梁思成的手写稿和手绘图等,讲述了这位大师与正定这座千年古城的不解之缘。

看点:大师的执着坚守很感人

梁思成(1901年-1972年)曾留学美国,先后创办东北、清华两座大学的建筑系,曾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他是著名的古建筑大师,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英国学者李约瑟评价说:梁思成是研究“中国建筑历史的宗师”。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梁思成与夫人林徽因等实地调查全国2000多处古建筑,涉及全国近200个县市,并主持编写《中国建筑史》。其间梁思成三次来正定,以大量图片、文字和图纸记录了正定古建筑的真实状况。梁思成在正定期间的驻地就是隆兴寺方丈院。在河北省文物局倡导和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2013年起正定历时两年多谋划完成了隆兴寺方丈院保护维修展示项目——即在做好方丈院维修的基础上,将其开辟为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

昨天上午记者走进位于隆兴寺东路的方丈院,这个清代四合院由四个单体建筑组成,总占地1079平方米。第一进房就是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的第一展厅,该展厅展示梁思成的出身及求学经历,少年时的梁思成多才多艺,他曾是学校歌咏队和军乐队的成员,还喜欢美术。

四合院东厢房是第二展厅介绍梁思成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全国进行古建调查的经历,其中一幅梁思成绘制的山西佛光寺大殿建筑图纸照片,引起了特地从北京赶来的梁思成弟子、79岁的清华大学教授郭黛姮的注意,她说该图绘制于抗战期间:“当时梁先生在四川,因为生病无法低头,就拿个花瓶垫着下巴绘图。梁先生当时给美国杂志写文章,不要稿费,让对方买了外国最新建筑学资料寄给他。”东厢房的北梢间正是1933年梁思成首次到正定时的暂居地,根据相关记述这里被情景复原,安置了脸盆架、桌椅和单人床。郭黛姮感慨地说老师曾提及当年在正定的往事,一天晚上下大雨他冻得把报纸压在被子上御寒。

小院北正房是第三展厅,展示梁思成在正定调查古建筑的情景。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梁思成拍摄的古建以及手绘建筑图照片,其中1933年的正定市街、隆兴寺外观、文庙牌楼、正定北门、阳和楼全景等照片为今人留住了千年古郡的优雅厚重,而梁思成所绘建筑图则无比精细,昨天有业内人士感慨:“当年没有精密仪器,梁先生他们就是凭借眼睛和技巧,把古建筑的门、窗和斗拱等画下来。画出来的比例还得跟实际差不多才行。再用尺子一点点去量,很不容易。”这个展厅还有张梁思成在隆兴寺转轮藏殿檐下的照片,他在《正定调查纪略》中写道“转轮藏殿梁架的结构,可以说是建筑中罕见的珍品”,为此他欣喜之余当即留影。那天正值1933年4月20日,正是梁思成的生日。郭黛姮昨天也说梁思成对中国古建执着了一辈子,“他晚年在病床上得知北京发现一处重要古建,他没法去现场,就非要家人去给拍个照片。”第四展厅即西厢房,主要展示在梁思成古建筑保护精神指引下,全国各地文保工作取得的成就。

正定文保所有关人士透露,展品中梁思成的著作15本、照片100余幅、获奖证书12本、音频录像1个、手写稿7篇、手绘图一套等,来自或拷贝自梁思成家人、弟子和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个人和单位的收藏,“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等曾到正定并给予建议。还要特别感谢梁思成的遗孀林洙,当时她因心脏病发作说话、行动有些吃力,但她热情接待我们,还提供了展览的大部分资料。

意义:正定古城保护的成功案例

昨天国家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石家庄市文物局、清华大学以及正定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开馆仪式,大家认为作为河北首个梁思成主题展馆,必将对提升各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起到积极作用。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表示,“当国际社会认识到文物的生命线在于真实性,梁先生早早就提出‘整旧如旧’,要努力使历史建筑‘益寿延年,而不是焕然一新’的中国文物维修原则,与国际理念惊人的一致。”郭黛姮教授则说梁思成是站在国际和世界的大师,“不仅维护中国的文化遗产,还很热爱各国的古建筑,当年建议美国的飞机不轰炸京都和奈良,这种心胸实在少有,抗战时他的家人曾在日本的飞机下丧生。因此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不仅是正定的,这个展览站在正定面向全国面向全世界。”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表示,梁思成文物保护史迹展是正定古城保护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把保护工程和展示有机结合的比较合适的方案,它的开馆对推动正定古城保护和利用有示范作用,理念上讲这也是秉持正确理念保护古建筑文化价值的一个实践。

往事:梁思成对正定有感情

谈正定的文物保护成果,离不开梁思成;研究梁思成的思想学术,必须来正定。众所周知,梁思成1933年4月和11月,以及1963年3月先后三次到过正定,当年又是什么令32岁的他在兵荒马乱中来到这座古城?

早在美国留学时,梁思成系统地学习西方古代建筑史,他发现欧洲各国对本国的古建筑已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写出本国的建筑史,中国却没有自己的建筑史。那时梁思成就立志中国人一定要研究自己的建筑,中国人一定要写出自己的建筑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专门研究中国传统营造学的民间学术团体——中国营造学社成立,梁思成加入其中。其后学社成员对中国古建筑进行大规模的勘探和调查。当年他们还在与时间赛跑,除了自然和人类的损伤,战乱逼近也令他们决心要通过实地测绘和考察把资料留存住,毕竟古建筑一旦被毁就无法复原。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正定以其时间跨度大、种类繁多的古建筑对梁思成有着莫大的吸引力。

梁思成的多次考察,除形成了《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颇有科学价值的考察总结,还绘制了大量的古建筑结构图,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建筑结构摄影图片,为后来正定大批文物的“修旧如旧”提供了翔实资料和科学依据。数次正定之行也令他对古城感情深厚,这一情谊还延续到他的弟子和后辈。梁思成的弟子、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就曾说:“梁思成对正定很有感情,而且正定的文物、古建筑,他都有深入的研究,并给予很高的评价。”郭黛姮教授昨天也提到老师生前说古建筑时无数次谈到正定,如今她年年都要带学生到正定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张悦昨天也透露,因为梁思成曾在正定工作,系里的老先生对古城都很有感情:“这次到正定,我们一个老师就拉着我连夜转古城,从一草一木都能讲出正定与清华师生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