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梁俊:坚守航天梦想 成就“男子汉的勋章”

14.04.2016  19:59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502所一室主任、党支部书记、高级工程师、主任设计师梁俊。2014年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015年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梁俊供图 

   中国青年网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 李延兵 连瑞谦)“年轻人的成长都是在实干中实现的,青年一代应该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坚持自己的事业,在工作中锻炼能力、在工作中锤炼意志。”作为一个航天工作者,梁俊深有感触。 

  梁俊,“嫦娥”队伍里一个率真、果敢,充满正能量的青年。2002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专业的梁俊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从事航天器控制系统技术总体工作。工作十四年来,他亲历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环月的激动,也体会了嫦娥二号卫星近距离观测小行星的欣喜,更见证了嫦娥三号探测器圆满完成我国首次月面软着陆的自豪。中国深空探测发展的十年,也是他成长的十年,用他自己的话说“航天,是我无悔的选择”。 

嫦娥三号成功发射瞬间。梁俊供图 

  年轻人干活不能挑 干的多自然想的多 

  一位卫星总设计师在新员工培训时曾经说过:“年轻人不能挑活儿,干的多自然想的多,成长的快。技术含量高的工作长知识,琐碎细致的工作磨练意志”。十多年过去了,梁俊对这句话一直记忆犹新,也一直用这句话鞭策自己,鼓励别人。 

  2003年,嫦娥一号卫星刚刚步入初样研制,由于元器件采购的限制,要求型号研制人员必须在短时间使用特定接口芯片实现分系统内部总线高传输速率与低芯片功耗的需求。参加工作不久的梁俊主动承担起了这项工作。 

  从电路设计到调试测试、功耗测量再到温度拉偏、电源拉偏,几个不眠不休的日子过后,终于在嫦娥一号卫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上实现了当时数据传输速率最高的内部总线。“开始心里挺没底的,好在没丢人,挺有成就感的”。谈起第一次与卫星的亲密接触,梁俊感慨地说。 

为员工家属进行航天文化讲解。 梁俊供图

  2004年10月,嫦娥一号卫星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结构研制进行到了关键阶段,梁俊默默承担起了这件繁琐细致的工作。整整一个多月,梁俊一直工作在外协单位的工厂车间。每天安排工人将加工好的设备壳体进行修整,自己还要按照产品设计重量结合壳体结构进行配重设计,并安排生产。 

  刚开始的时候确觉得头绪多,深怕出现差错。但很快,他就找到了工作规律,每次工作中他都考虑,怎样结合生产工具、原材料规格进行生产优化,减少原材料种类和成本,降低加工难度,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忙的时候,梁俊主动上手帮助工人师傅完成部分基本的钳工操作。 

  “小梁手艺不错,干脆留下来当钳工算了”,工人师傅打趣到。梁俊满头大汗地回应:“何止钳工,车工咱也行,上大学都学过,要不是没有上岗证,我也敢和您比比车工手艺,呵呵”。这一个多月,让梁俊经历了从“不会干”到“完成任务”的完整过程,也体会了从“力不从心”到“得心应手”的心路历程。 

月球车运动轨迹(月球车视角)。梁俊供图 

   爸爸的卫星在月亮上 

  “每一名合格的航天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面对异常问题,要竭尽全力地解决,面对正常现象,也要挖空心思地优化,这可能就是‘严、慎、细、实’的信念吧。”梁俊告诉记者。 

  为了这个信念,每个航天人都有不知不觉因为工作愧对自己亲人的时候,梁俊也不例外。 

  在嫦娥三号关键的15分钟落月过程中,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作为关键分系统,发挥着关乎成败的核心作用。2012年10月,在选择自主着陆制导时,作为分系统主任设计师的梁俊,在副总工程师张洪华的带领下,组织队伍基于现有认识将工作做到了极致。从最初的设计论证到最终的算法确定,梁俊和团队经历了难忘的3个多月。 

  3个多月,梁俊和团队成员做了大量调研,充分仿真,在几千条仿真曲线中进行细致的比对,上千次的调整控制参数。过程中大家经历过多次反复,激动过、也失望过。“还行,不错,明天咱们再努力,应该还会更好”,这句话基本上成为团队每天夜里工作总结例会的标准结束语了。 

  3个多月,披星戴月的100多天,梁俊以所为家。突然有一天,他无奈地发现,一岁多的女儿不再亲他了,“我一抱她就哭着找妈妈”。这时他才想起,这段时间每天他看到的都是熟睡中的女儿。 

  在任务执行的最后冲刺阶段,梁俊守在现场不能回家。未满两岁刚刚咿呀学语的女儿问:“爸爸去哪了?”妈妈说:“爸爸去发射卫星了,爸爸的卫星在月亮上。”于是,每天晚上,年幼的女儿总是喜欢看月亮,嘴里不停的念叨“爸爸的卫星在月亮上”。 

月面巡视探测器原理样机外场试验。  梁俊供图 

  坚守才能收获充实的未来 

  2005年10月,一次意外的车祸,梁俊右臂粉碎性骨折。三个多小时的手术将一块钢板和十个钢钉留在了他的身体里。 

  当时正处于嫦娥一号卫星初样设计复核的关键阶段,梁俊负责制导、导航与控制分系统可靠性设计复核的主要工作,刚刚编制完成的复查规范已经通过了评审,还需要进行完善修改,同时,各单机产品的设计复查工作也同步开展得如火如荼。 

  躺在病床上的他实在是睡不着,不停地打电话向同事询问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叮嘱一些注意事项。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可他住院20天后就带着绷带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复查工作进行得很顺利,他编制的工作规范还被评为了502所本季度的“质量特别奖”。但由于疏于休养,梁俊的伤势却恢复缓慢,最终只能回到医院进行再次接骨手术。 

  有人总拿他右臂上十多公分的伤疤开玩笑,说他“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梁俊却风趣地说:“这才帅,伤痕,男子汉的勋章”。 

2013年庆祝嫦娥三号圆满落月,梁俊(中)与团队合影。梁俊供图

  说起取得的成绩,梁俊这么总结:“这是国家的任务,成绩是大家的,作为研制队伍的代表,我很幸运,这是历史给予我们集体的肯定”。 

  说起理想和未来,梁俊目光坚定:“一个优秀的环境接纳并培养了我,这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他一直为加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而自豪,更自豪的是他加入的是第一研究室,是“两弹一星元勋”、“863”计划倡导者之一杨嘉墀院士等一批航天知名专家曾经学习生活过的地方。 

  “有这样一个拥有光辉历史的环境激励着我,必须格外珍惜”,梁俊说:“人的成长需要技术平台和文化底蕴,这两方面我在502所都找到了,仿佛让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我能做的,或者说我只需要做的就是坚持。复杂的问题不可怕,艰辛的过程也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问题和过程的胆怯。只要坚持,只有坚持,一定会让你收获充实的未来”。 

编辑: 石家庄新闻网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