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守护古桥15年 愿“单桥精神”代代相传
【解说】在河北省献县北单桥村村南,有一座修建于明代的古石拱桥——单桥。一位老人每天都会来到桥上巡视,并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单桥的历史文化。老人名叫秦植本,今年70岁,他义务守护单桥已经15年了。
【同期】河北省献县北单桥村村民 秦植本 我是本村(北单桥村)的一个草根百姓,对本村的石桥情有独钟,对历史文物也很感兴趣,家乡的宝贝理当保护。(我)从小在这儿长大,对文物有特别的感情,这是一个(护桥原因);第二个也是榜样的力量,我的前任叫秦植恒,他护桥护了二十多年,2006年他就去世了,我就接过了植恒哥哥的担子,继续看(护)这个桥。
【解说】横跨滹沱河故道的单桥,是一座始建于明崇祯二年的五孔石拱桥,桥身长69米、宽9.6米,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2006年,单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单桥被世界纪录协会认证为“世界最长的不对称石拱桥”世界纪录。秦植本说,他从接过护桥担子的那一天开始,几乎每天都来到桥上,清除杂草,打扫桥面,看护石桥上的石雕。
【同期】河北省献县北单桥村村民 秦植本 那时候白天(护桥)晚上也得看着,黑白(天)都在这里,有的时候桥上有人(经)过,有载重车,这文物也怕轧,有的人用三马子(车)拉土,那大翻斗子(车)在这桥上过,(我)也及时劝阻,别从这桥上(过)了,绕道走吧。这是文物怕轧,人们听了劝阻以后呢也响应。
【解说】出于对文物的热爱,秦植本在守护古桥的同时,找来很多关于单桥的书籍研读。从桥上深深的车辙,到桥头精美的石雕,再到单桥的建筑特点,秦植本都能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同期】河北省献县北单桥村村民 秦植本 这座石桥的建筑结构不对称,所谓的不对称指的是下面横排的五个大圆孔,它的拱体不一般高,主孔是在中间吧,两边应该对称啊,但是这座石桥不对称,南面拱体高北面拱体低。为什么这么修建呢,想当年滹沱河流到单桥这个地方,这儿是个急转弯,是个拐弯处,水的阻力是在南三孔,为了好行洪水便于行船,设计者根据水流的走向,还有地理的位置,设计的南高北低,南面拱体必须抬高,这样才能过得去洪水,过得去船只。
【解说】秦植本说,相比单桥精美的工艺,他更喜欢向游客讲述,单桥在修建过程中凝聚的善行奉献精神。据秦植本介绍,单桥是由民间募资修建的,在11年的修建过程中,当地家家户户积极捐物捐米,形成了独特的“单桥精神”。
【同期】河北省献县北单桥村村民 秦植本 一开始修桥没有启动资金,一位善人叫冉志文,他捐了三十两银子,置买了一万个小瓦罐,分发到石桥附近百姓之家,每一户领瓦罐一个,不是强拉硬派,自(愿)领。领到家去干什么呢,不是积钱而是积米,做饭的时候,捏出一捏米来,放到罐里头,名曰积盆头米,一个月一户积米一罐,建桥会定期派人把它收上来,以解(决修)桥工(匠)吃饭,这(是)善行奉献突出的特点。
【解说】秦植本说,文物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毁坏之后无法再生,需要每个人精心爱护,今后他会继续守护单桥,把“单桥精神”传下去。
记者 艾广德 河北沧州报道
编辑:【吴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