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档如何为中国电影助力 "合家欢"电影仍是主力
一直以来,贺岁档都是中国电影市场最具票房号召力的档期,也是观众享受节日喜庆的一席饕餮盛宴。春节期间,多部值春节档电影抢滩电影市场。从票房表现来看,“合家欢”电影仍是贺岁档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其它类型化电影则多在后程发力。在合家欢电影集体上映的大背景下,动画电影如何获得更多期待?合家欢电影有哪些突围点?类型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电影又有哪些值得总结的现象和思考?
一问:动画电影和综艺类型片能否走得更远
在欢乐祥和、团圆喜庆的浓厚氛围中,合家欢类型的电影无疑在贺岁档和春节档中最为引人注目,而其中的动画电影和其它温暖主题的电影无疑备受瞩目。
早在春节前夕,伴随着寒假的开始,动画电影就开始集中抢滩各大院线。艺恩咨询高级分析师牟歌指出,2015年伊始,《十万个冷笑话》的优异表现为动画电影的开年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1月底开始又上演了第二次“熊羊对决”,《摩尔庄园3:魔幻列车大冒险》《蜡笔总动员》等动画电影也接踵而至。有专家指出,《熊出没之雪岭雄风》与《喜羊羊与灰太狼7》都拥有庞大的电视观众群,且都是国内已经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系列电影,这都是其优势所在。但是,若影片无法突破电视动画片的结构,就难以吸引更多人群的关注。
数据显示,19—30岁年龄段在近两年已经成为中国观众的核心观影人群,贡献了中国电影票房的80%以上。业内人士指出,《熊出没》和《喜羊羊》等系列动画电影,虽然有着不俗的品牌效应基础,却仍需要不断提升影片品质,深入研究影片的角色关系、画面语言和叙事节奏,从而突破影片内容的低幼化定位,以提升大朋友、家长们的观影期待和乐趣,从而打造名副其实的、适应全家观看的合家欢动画电影。
2014年,《爸爸去哪儿》大电影成功地在春节档期开辟出综艺类型电影市场,据调查,超过半数《爸爸去哪儿》的观众驱动因素均为孩子对电视节目的喜爱,因此这类电影也被称为“粉丝电影”。
今年初一当天,《爸爸去哪儿2》和《爸爸的假期》分别收获2920万元和1800万元票房。从目前的票房和口碑看,这类粉丝电影的热度已不如去年。那么,未来,该类型的电影是否还将受惠于电视节目所制造的关注度和话题效应?这类被专业人士称之为“不算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还将在中国电影市场走多远?待春节档正式落幕,市场自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