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祝颐:林州改红旗渠,可讨论不可草率决策
河南省林州市政府网上发文征求民意:如果“林州市”改为“红旗渠市”,是否也能像大庸改成张家界一样给百万林州人民带来不争的红利?此事一出,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记者从林州当地获悉,此事目前尚处于初步阶段,具体情况还要看市里部署。有观点称,一个地方名称的更改,是包括历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城市管理者需谨慎对待。(12月18日《河南商报》)
从孙子故里、诸葛亮故里,从赵云故里到朱熹故里,不少地方都在打造名人故里。一些没有名人故里的地方,甚至打起了孙悟空、嫦娥、西门庆这些虚构人物甚至反面人物的主意,名人故里炒作一直是公众质疑的靶子。林州市拟改为红旗渠市,网上的质疑声音自然不少。
公众质疑地方政府随意更改地名,折腾历史文化,乱花纳税人的钱。并非没有道理。一个地方要改名,不仅对历史文化衔接造成影响,当地地图、公章、招牌、居民身份证,方方面面的东西都要修改。地名更改势必会占用一定的社会资源,增加经济和社会成本。
换个角度看,我们对 “林州改红旗渠”可以提出质疑,但是也应给予其讨论空间。实际上,不仅林州想打红旗渠这张牌,好多地方都在干“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千方百计挖掘人文、旅游资源的事。比如,湖南大庸改名张家界,湖北襄樊改名襄阳,湖北蒲圻更名为赤壁,四川南坪更名为九寨沟,陕西中部县更名黄陵县。与孙悟空这样的虚拟名人相比,林州因红旗渠而被世人所熟知。上世纪70年代,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林州人的传家宝。并不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划定的“名人故里”炒作红线之内。有的地方即使没有“红旗渠”这样的历史资源,也要削尖脑袋去“创造”历史,仅凭一些神话传说就大兴土木。比如,争夺孙悟空的故乡、给牛郎织女安排发源地,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在我看来,地方改名本身没有原罪。如果地方改名不是大兴土木、大把烧钱,劳民伤财,只是借“改名”的低成本炒作,提升当地的知名度,给当地经济、文化、旅游带来发展机遇,并非不可以理解。“林州改红旗渠”的创意尽管有些俗套,但是并非一无是处。即便改名活动只停留在征求意见阶段,没有付诸实践,也容易吸引舆论眼球。如果改名活动不变味,迎合民众的历史文化心理,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底蕴,既可以提升地方知名度、美誉度,也可以让地方改名成为发展旅游产业的契机与载体,也不失为一条具有经济与文化创意的发展点子。我们对此与其简单反对还不如为其提供讨论空间,小心求证。
因此,我们不必急于讨论“林州改红旗渠”的是与非。而应该思考林州如何包装、宣传、发展红旗渠精神这一历史文化资源,更富实效。面对质疑,当地领导并未急于表态,仓促决策,仅仅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其权力谦卑姿态值得肯定。我的观点是:“林州改红旗渠”可以讨论,但不可仓促决策。相关部门在决策之前,有几件事要做。其一,充分论证地方改名的必要性与改名方案的合理性,看看改名投资能否获得合理回报。其二,广泛征求并尊重民众意见,特别是当地百姓意见,了解真实民意价值取向。其三,就是程序与资金的问题。在不破坏当地人文环境、历史文化衔接,保证民生投入与公共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地方改名应经过人大审核、同意,不能由领导个人关门决策。
如果当地有关方面真正尊重了民意,理清了改名活动的一些具体问题;“林州改红旗渠”真能扩大当地的知名度,提升地方形象,吸引投资,增加旅游收入,为当地百姓带来经济利益,我们不妨收起板砖,给予宽容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