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网”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作为家长,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孩子健康问题,看到这里证照齐全、卫生、规范,尤其是‘明厨亮灶’一目了然,我们很放心!”日前,在临近我市誉兴小学的一家课后托育中心,家长郄小翠对这里高标准改造后的“小餐桌”环境赞不绝口。
证照齐全、“明厨亮灶”、“网络厨房”……不断改进提升的“小餐桌”在省会越来越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这也是我市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记者从市政府食安办获悉,2016年以来,我市把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作为民生大事,“靶向”排查整治了一系列问题,在构筑全市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网”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尤其是针对脏乱差、原材料购进把控不严、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不落实、洗消不彻底等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隐患“牛皮癣”,我市监管部门频频重拳出击清除隐患,全力打好长期“攻坚战”,形成了“措施有力、目标明确、科学有效”的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科学监管体系。
“靶向”治理,从严开展整治。我市经过整合、研判,对食堂重点区域、洗消重点环节、采购重点渠道、制作重点人员、存放重点设施、加工重点流程和留样重点品种等方面,结合排查出的风险隐患,先后组织开展了春季、秋季和学校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综合整治等6次专项整治行动,对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立查立改、挂账督办,对确实不具备条件的,依法予以取缔。共督导检查学校食堂(含小餐桌)14637家次,发现食堂安全隐患7289个,现场责令整改6453个,限期(3日内)责令整改836个,立案查处111起,关停学校食堂7家、小饭桌1家;共检查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单位9638户次,取缔无证经营单位35户,清理违章占道经营1800多处,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62起,暂扣各类物品900多件,查扣伪劣食品1285公斤。
标本共管,筑牢食品“安全网”。我市各级公安机关针对校园及周边危害食品安全刑事犯罪特点,依托食品快速检测设备,摸索出一套“目标秘取—快速检测—锁定嫌疑—联合查处—审查立案”的工作方法,不间断地对食品生产、流通、存储、消费等各个环节进行综合施治,全流程打击、全环节摧毁,对发现的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犯罪问题进行坚决打击。共针对危害食品安全刑事犯罪立案10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5人,刑拘51人,逮捕17人,移送起诉8人,捣毁制售假劣食品“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43个,涉案金额1600余万元。
强化抽验,提高治理精准度。我市加大对校园及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的抽验力度,为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提供重要依据。2016年,市财政共安排抽检经费1550万元。其中,市本级餐饮环节年度计划抽检食品2997批次,针对学校食堂、小餐桌、托幼机构抽检997批次,占计划抽检的33.2%;市本级流通环节年度计划抽检食品2517个批次,针对校园周边儿童食品抽检628个批次,占计划抽检的24.9%。各县(市)区财政共安排食品安全抽检经费3343.03万元,针对学校食堂、小餐桌、托幼机构和学校周边儿童食品完成4500余批次,占计划抽检的20.1%。根据抽检发现的问题,市政府食安办召开了市内各中小学有关负责人参加的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现场调度会,同时组织食药监会同教育等部门,开展针对学校食堂,校园周边三元奶亭、早餐车、书报亭、修鞋摊点等的全面排查治理行动。
此外,我市还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食药监部门“小饭桌”微信平台、教育部门“校讯通”短信平台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进一步完善机制,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健全了由监管部门、学校校长、主管副校长、食品安全管理员组成的监管保障体系等,积极引导社会共治,共同“护卫”校园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