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构成主义大师莱勒·卡尔哈尔德作品亮相河北

10.04.2016  11:12


德国构成主义大师莱勒?卡尔哈尔德作品亮相石家庄美术馆。 高红超 摄



德国构成主义大师莱勒?卡尔哈尔德在展览现场向人们介绍他的创作。 高红超 摄



清华美院院长鲁晓波在其作品前讲述他的创作过程。 高红超 摄



参观者在德国构成主义大师莱勒?卡尔哈尔德作品前驻足欣赏。 高红超 摄

中新网 石家庄4月9日电 (记者 高红超)当西方构成主义绘画与中国的水墨画一起联展,会产生怎样的观感?9日下午,河北石家庄市民就欣赏到这样一场奇妙的文化盛宴,德国构成主义大师莱勒·卡尔哈尔德的作品与清华美院院长鲁晓波的作品同时亮相石家庄美术馆,进行了一场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韵律相辉——莱勒·卡尔哈尔德/鲁晓波绘画作品展”当日下午在石家庄美术馆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收藏家闻讯前来观看展览。

在普通大众眼中,“构成主义”还是一个陌生词汇。这一艺术流派产生于20世纪初的俄罗斯,之后传向东欧和中欧。1933年生于德国慕尼黑的莱勒·卡尔哈尔德是德国构成主义代表性艺术家之一,曾任卡塞尔艺术学院院长。

在构成主义绘画作品中,复杂的题材和内容被分割成构成要素,缩减成基本的几何图形和匀称的色块,然后再重新分类组合,变成一个和起点完全不同的事物。当日展览,莱勒展出了他近15年间的作品,如《十字》、《对话组合的4个层面》等系列,画面皆由色块与几何图形构成,尽管一些普通观众表示“看不懂”,但多变的色彩、神秘的构图依然吸引人们驻足仔细欣赏。

几天前,年逾八旬的莱勒亲自到展馆布置展览。在他看来,布展如同画一幅新的绘画,作品摆放和墙壁空间之间的关系是经过精心考虑的。

我的作品的特点是表现复杂矛盾中的平衡,这个主题伴随了我一生。”莱勒现场向人们解释他的创作,莱勒说,他的作品建立数字的节奏基础之上,有点像音乐的节奏,其作品所探讨的主题除了艺术,还有哲学、科学甚至政治。

莱勒透露,他的艺术创作与中国艺术有着不解之缘。在上世纪80年代,莱勒无意间获知,他为之实践了数十年的艺术探索源自于中国数千年前的“洛书”,他的“格律秩序”、“和谐数理”排列完全对应“洛书九宫”,这让他兴奋不已。

这样的情缘还延伸到他与中国艺术家的交往上。从上世纪80年代末第一次到访中国算起,近三十年间,莱勒频繁往来于中德之间,包括周春芽在内的很多中国知名艺术家都曾是他的学生。

现任清华美院院长的鲁晓波也是莱勒学生之一,他与莱勒的师生情缘源于1988年在德国的学习,由师生成为挚友。此次展览中,鲁晓波展出了近四十幅以仙鹤为题材的作品,他笔墨下的鹤或轻歌曼舞、或宁静安详、或腾空飞翔,清静而柔美的水墨意韵与莱勒画中的冷静、理性形成强烈对比。

鲁晓波说,一个是典型的东方写意,一个有着理性的格律范式,将这两种风格的绘画放到一起,他非常期待观者去思考东西方艺术的同异。

石家庄市副市长孟祥红也来到展览现场,她称这次展览为“跨文化对话的典范”。孟祥红认为,两位艺术家都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此次展览不仅促进中德文化交流,还进一步加深了中德友谊。

据悉,此次展览由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美术家协会艺术委员会、河北省文化厅、石家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德国汤若望艺术与科学基金会、德国DCKD德中艺术设计交流协会主办,石家庄美术馆承办,展期将持续至4月25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