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

29.01.2016  15:08

  国家质检总局、中央综治办、国家标准委,28日发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GB/T 31000—2015)国家标准,并将于2016年3月1日正式实施。记者从中央综治办了解到,这是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第一项国家标准,历经三年反复征求意见并开展试点示范。

  在“互联网+”和国家“大数据”战略背景下,现代科技给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供了新途径新手段。标准采用“9+X”模式,主要包括实有人口、特殊人群、重点青少年、社会治安、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校园及周边安全等9个方面的重点工作,“X”作为各地各层级根据业务进行的个性化定制和扩展延伸。

  对接重点人群管理服务痛点

  【镜头一】2015年,广东省共发生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致人死亡案事件74起,死亡人数达84人;2015年6月9日,贵州省毕节市4名留守儿童服农药自杀;同年10月18日湖南邵阳3名中小学生入室抢劫并致1名女教师死亡……

  此次标准规范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重点青少年”列入9大基础应用模块。他们既是社会弱势群体,也是社会治理需要重点管理和服务的对象。

  据中央综治办一室主任陈小军介绍,目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救治救助工作还存在着登记入库的患者监测预警、服务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通过创新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关怀帮扶体系,进一步完善基础信息库和动态监测网络,加强监测预警,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标准引导加强重点青少年群体的动态信息采集和应用,尤其是闲散青少年联系管理、流浪儿童救助,加强对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教育、帮扶、矫治、管理,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让“收寄快递”更放心 人口流动更安心

  【镜头二】2013年11月29日,因快递包裹运输途中受其他违规收寄的剧毒物质污染,山东东营广饶县大王镇居民刘某收到快递几小时后死亡;2015年10月,广西柳州“9·30”快递包裹爆炸案造成10人死亡,51人受伤……

  标准将寄递物流纳入其中,强化科技支撑,实行寄递业务流程全程计算机管理。陈小军说,要解决一些地方危爆物品、寄递物流安全监管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的突出问题。规范的落实,也为推动落实100%先验视后封箱、100%寄递实名制、100%X光机安检提供制度保障。人口大规模流动迁移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最显著的人口现象。标准发布后,将加强流动人口基础信息采集登记与动态监测,探索研究网格员入户采集、社会力量辅助录入、网格平台便捷办理、大数据人口信息关联分析等相结合的人口基础信息采集登记和动态监测新模式。

  矛盾纠纷化解

  底数清、情况明、发现早、能解决

  【镜头三】征地拆迁、拆除违法建筑、环境污染、劳资纠纷等各种因素引发的社会矛盾屡屡发生,医患纠纷引发损毁财物、故意伤害案时有发生……

  陈小军介绍,标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和出租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重点工作落实。依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综合平台,建设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共享共用、安全可靠的在线矛盾纠纷化解信息系统,做好矛盾纠纷的受理、统计、督办、反馈等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发现得早、解决得了。

  同时,建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息库,完善信息沟通制度。建立健全社会矛盾排查信息网络和预警体系,落实重大矛盾纠纷信息报告制度。

  陈小军说,标准由26个中央和国家部委参与起草,具有相当权威性。其内容涵盖30余个部委的相关业务工作,有助于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 (新华社北京1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