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魅力村镇】许由村:红枣故乡的新跨越

12.04.2015  11:51

千年古县行唐是中国红枣之乡,相传尧舜时期的贤人许由在那里隐居,耕田地、栽枣树,被称为种植红枣的鼻祖。作为中国红枣的发源地,许由村今天为什么一颗枣树也没有?成片的枣树林去哪儿了?历史上这里发生了哪些您不知道的故事?

许由村村北箕山全景图。(张博 摄)

走进许由村,干净整齐的街道、曲径通幽的小巷宁静而古老,似乎是个隐居的好地方。四千多年前,许由就在这隐居。许由为什么到这儿隐居呢?

河北电台记者刘梁(右一)采访行唐县民俗学家、中国红枣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勇(左一)。(张博 摄)

行唐县民俗学家、中国红枣文化研究中心秘书长王勇:“当时唐尧想把天下让给他(许由),经过考察觉得他是继位的合适人选,结果许由不接受,就跑到这个地方隐居起来。

王勇介绍,许由拒绝尧帝禅位的事,许由村的人都知道。68岁的村民张发进说,许由放着皇帝不当,来这儿也没闲着。

河北电台记者刘梁(右一)采访许由村老人张发进(左一)。(张博 摄)

张发进:“农作物的耕种、果木的栽植,都是许由领导人们引进过来的。

王勇:“他从原始的小酸枣,嫁接、慢慢培养成大枣,他是植枣树的鼻祖。

许由培植出的大红枣,皮薄肉厚、色鲜味甜,曾长期造福这里的百姓。大枣种植从这里走出了太行山、拓展到华北平原,逐渐传到四川、新疆。

在许由村,枣树被尊称为“神树”。但这些“神树”在上世纪30年代突然消失了。造成这场浩劫的不是天灾,而是人祸!1937年,日本侵略军攻占了行唐。

张发进:“老早前,顺着河都是枣树,山坡上也是枣树。抗日战争时期这里被日本鬼子攻占了,在山坡上修了炮楼,他们把枣树都、都锯了!把炮楼围起来,做成栅栏了!枣树一下子被毁了!

新中国成立后,村民们想重新栽种。

张发进:“60年代,在农业学大寨期间,在村北的山坡上重新栽植了一坡枣树,树起来了,但(结的)枣不很好吃。

新树长的枣数量少、个头小、口感不好,村里就把树砍了。对红枣怀着特殊感情的村民仍不甘心,又去河边种。

张发进:“河里是一片荒滩,我也在河里栽枣树。

记者:“您种了多少?

张发进:“三、四百亩吧,那时候也有个美好的设想。后来发现(枣树)生长慢、耗时,枣树不适应咱们机械化的耕种了,粮食产量一增高,没人愿意去种树了。

60年代,人们口粮不够、“以粮为纲”政策影响,养家糊口的压力胜过对枣树的情感,枣树也就在许由村绝迹了。

记者:“大枣起源于咱们许由,现在没有枣树了,不觉得遗憾啊?

张发进:“这个问题……是遗憾啊!

后来农业部门实地勘查发现,许由村不再适合种枣,水土环境变了。现在许由村主要靠种玉米、小麦,过着不太富裕的生活。

村民:“许由村也不赖,撑不死饿不坏。

村民这句顺口溜里有自嘲、更有迷茫。全村山地多、耕地少,失去了枣树,“红枣故乡”的出路在哪里?许由村四周的山坡上给了答案。

河北电台新闻频道总监王利贺(左二)、河北电台记者刘梁(左一)采访许由村致富带头人雷建卫(右一)。(张博 摄)

村民雷建卫:“这边都是核桃树,有11个山头。

记者:“这一片有多大啊?

雷建卫:“有1千亩,都望不到边,你看这都是嫁接好的。

记者:“这个要是长核桃得哪年了?

雷建卫:“后年开始结果。

说话的是村民雷建卫,他开煤场发了家,是许由村的“首富”,他正带领村民给山上的核桃树浇水。脸上一层尘土、脚上沾满泥巴,怎么看也不像身家超千万的老板。

前两年,雷建卫就琢磨从煤场经营转型,他跑县里找林业局,到省里找农科院,心里有了谱。去年,雷建卫以每亩1千元的高价流转了村里1千亩山荒地,都种了核桃树。

雷建卫:“这地以荒坡为主,荒着也是荒着,自己种地一年挣不了500块钱,我们给1千块。

记者:“展望过吗,种了核桃以后会怎么样?

雷建卫:“怎么也得五年以后吧,五年后是盛果期,核桃(结果)能持续30年,所以下一代肯定能沾光。

雷建卫带领几十个村民平山地、建水塔、买树苗。他觉得一亩落1万多块钱没问题,千亩核桃园收入就是千万以上。

河北电台新闻频道总监王利贺(右一)采访许由村致富带头人雷建卫(左一)。(张博 摄)

雷建卫:“三年完成万亩核桃林。下一步就要搞深加工,核桃露、核桃仁,弄个品牌。核桃附加值高,核桃油还100多(一瓶)呢!

古有贤人栽红枣,今有能人种核桃。漫山红枣变成了核桃,不变的是人们尊重自然规律、追求幸福生活的执着。著名学者梁勇认为,许由村给“许由精神”增加了新的内涵。

梁勇:“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这是智慧,这是今天中华民族发展经济、解决民生的大智慧。作为能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担当,就像许由一样,虽然没有治国,但是他能让当地老百姓致富。许由精神可以说在当地得到了一种发扬和传承,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许由村村北的箕山上,矗立着许由的汉白玉雕像,许由手握农具、眺望着许由村的变化,守护着四周山坡上的核桃树……(河北电台记者王利贺、刘梁、赫振贤、张博采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