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明村镇小关村:村民富了 环境美了 村风好了

23.05.2015  11:43

富民的产业。田建辉 摄

整洁的村貌。田建辉 摄

  长城网张家口5月22日电(通讯员梁靖 田建辉 记者张世豪)绿树成荫、道路宽阔、村容整洁……走进小关村,眼前的一幕幕美景吸引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使人很难与这个曾经贫穷落后、脏乱不堪的小山村联系起来。

  小关,阳原县辛堡乡的偏僻小村,全村188户、547口人,3000多亩旱作耕地,祖祖辈辈靠天吃饭,长期贫困落后。

  然而,近年来,小关村充分释放干部引领作用和群众主体作用,在产业发展、环境改善、文明创建等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村民富了,环境美了,村风好了,描绘出一幅美丽画景,2015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富裕小关:村民收入三年翻两番

  2011年的小关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2014年增长到8100元,三年翻了两番;村里所有五保户、低保户都成了合作社股东,每年股份分红1600元。

  针对村里没有支柱产业的实际,几名村干部带头组建了兴农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筹集资金410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的综合性肉羊养殖园区。为了带动群众致富,合作社“零门槛”吸纳群众进入园区,进行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每年养殖、加工肉羊1.5万只,产值达1500多万元。

  肉羊养殖产业培育壮大后,村干部又将工作重心放到了打造设施蔬菜产业上,组建了兴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150多万元建成蔬菜春秋大棚209个,试种成功后,又将大棚的经营权转交给农户,带动70多户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每年户均增收3万多元,全村形成了以肉羊养殖和设施蔬菜为主、碎皮加工和杏扁为辅的多元化产业格局,彻底摆脱了贫穷落后的局面。

  村级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但一些孤寡病残的弱势群体始终没有能力参与,贫困状态依然难以改变,只是收入“被平均”了。针对这一实际,小关村首先整合上级帮扶资金50万元,作为农户加入兴农肉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参股补贴,按照五保户补5000元(全额补贴)、低保户补4000元、其余农户补2000元的标准,帮助所有五保户、低保户在内的144户村民参股入社。

  随后又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在兴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蔬菜大棚每棚参股3000元,合作社每售出一棚蔬菜就要向村集体交纳公积金、风险金、公益金和救助金共400元,村集体每年可获得16万元的收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和扶贫济困,有力地带动了整体工作跃升。

   美丽小关:建设成本节约近一半

  修一公里路的钱在小关村可以修两公里路,栽一棵树的钱在小关村可以栽两棵树,小关人自己动手改变村庄面貌,实施了硬化、亮化、美化、绿化工程,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

  在持续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新民居建设和农村面貌改造提升等一系列行动中,面临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小关村村干部带头筹资筹劳,全村上下有出钱的、有出力的、有提供施工机械的,所有项目资金都花在建材上,建设成本节约近一半。

  在硬化村庄街道时,村党支部发出“自己动手,建设美好家园”的倡议,仅用1天时间筹集捐款2.5万元,在外务工建筑工人也纷纷回村参与,每天120多人、10多辆机械在工地上义务劳动。特别是在农村面貌改造提升中,群众投资达240多万元,义务出工2400多人次、机械300多车次,顺利实施了各项工程,街道实现了硬化、美化、绿化、亮化,民居实施了改厨改厕和保暖工程,互助幸福院、文体广场、卫生室、农家书屋和多功能农家超市一应俱全,小关人的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

  在新民居建设中,村民运用农村火炕结构原理,创新了“地窖式地暖”采暖方式,通过在地窖内填充秸秆等杂物燃烧来给房屋供暖,具备方便、卫生、恒温、经济、环保等诸多优点,既实现了秸秆柴草的循环利用,又解决了柴草乱堆乱放等环境问题。在旱厕改造中,村干部带头做实验,针对北方冬季寒冷的特点,在原有基础上研究出了把水桶降低50公分、压杆加长50公分的方法,破解了双瓮漏斗式厕所在北方冬天易冻的难题,使小关人过上了像城市人一样干净卫生的生活。

   和谐小关:全村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

  小关村每年投入建设资金、扶贫资金过百万,群众分红也有多有少,却听不到一丝“杂音”;全村环境卫生有人义务打扫,孤寡老人有人上门照料,红白喜事有人操办管控,呈现出和谐向上的新气象。

  在小关村,按照阳原县委“一领五会”联动运行机制的要求,健全完善了村务公开、财务管理、集体决策等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村内重要事务严格实行“村党组织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的“四步议事”法,将决定权交给村民,村“两委”重点抓好方向引领,组织好民主议事。特别是在分配扶贫补贴时,通过召开村支部会议、村“两委”会议、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全体村民大会,研究制定分配办法,选出了群众满意的帮扶对象。干部按规矩办事,在实施项目、保障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全村干部群众始终拧成一股绳,没有一个人唱反调。

  制定了《小关村村民公约》,组织开展了“五好家庭”“十星文明户”创建评比活动,引导村民知廉耻、讲文明、守规矩。村干部与孤寡老人认亲戚,定期看望,随叫随到。党员干部义务打扫主街道,带动村民自觉维护门前房后卫生,街道常年干净整洁。人人自觉爱护公共财产,2000多株景观树、30多件健身器材、20多面文化墙从来没有一处损坏。村集体有了积累后也不大包大揽,村民自己能办的事自己办,不等不靠成为行动自觉。建立了移风易俗大厅,制定了合理的红白事标准,对全村婚丧嫁娶事宜进行统一服务管理,既方便了村民,又遏制了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勤劳致富、和谐友善、勤俭节约成为了小关村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