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蝶变美如画 产业兴盛后劲足

26.09.2016  09:37

——我市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平山县西柏坡镇梁家沟村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群山之间。本报首席记者 张 震 摄

一条条平坦的水泥路向村庄延伸,一座座农家新居在绿树鲜花掩映下熠熠生辉,自来水汩汩清流进入万户千家,条条银线传递着八方致富信息。农家小院里,儿童嬉笑打闹,老年人闲唠家常,街坊邻居笑靥如花。随着我市不断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诸多村庄发生了美丽蝶变。如今,我市农村面貌日日新,农民生活品质步步高,一幅幅“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一组组跃动的数据,见证着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可喜成果——

2013年,全面实施“五大工程”、15件实事,完成了434个省重点村和68个市重点村改造任务,省先进县和美丽乡村数量在全省位居第一,实现了市委要求“率先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

2014年,以“八化”为目标,完成了368个省重点村改造任务,打造了沿308国道栾城示范片、沿石黄高速藁城示范片、沿京港澳高速正定示范片等3个精品示范片,省先进县和美丽乡村数量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2015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圆满完成了411个省重点村的建设任务,在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年终考核中,石家庄在11个设区市中综合排名第一。平山西柏坡片区和正定古城片区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片区”;栾城、鹿泉、平山、正定4县(区)被评为“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先进县(区)”;矿区贾庄、正定西里寨等34个村获评“河北省美丽乡村”。

截至2016年8月,我市共完成1213个省级重点村建设任务,占全市村庄总数的近1/3;相继建成一大批环境整洁、设施配套、各具特色、记得住乡愁的新农村,初步实现了美丽乡村与产业发展互促进、创建美丽与经营美丽相结合、村容村貌与精神风貌双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全面小康建设;共评选出60个省美丽乡村、136个市美丽乡村。在省对各设区市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年度综合考评中,石家庄市连续3年排名第一。

农村面貌提升

实现“由外而内”的美丽蜕变

在市第九次党代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强调,建设幸福石家庄,必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改变广大农村的环境。为此,我市大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把农村环境问题作为突破口,让农村加快步入小康社会。

今年61岁的陈积淑是土生土长的栾城区柳林屯村人,说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她感触很深。“一出家门就是满眼的绿色,以前的私搭乱建都没了踪影,换成了各种果树和花木。春季有甜杏,夏季有桃子,秋季有核桃。村里人都很爱护,没有乱摘的。而且现在村里道路全部都硬化了,雨雪天气出门一样不受影响。村里的卫生有人定时打扫,垃圾也每天清理,环境好得很!”陈积淑说,亲戚来看望,都说村里变化大。“他们都找不到我家的门了,说村里就像个大公园一样,听得我心里别提多美了!

类似的变迁正在石家庄各个村庄悄然发生。柳林屯村的嬗变就是全市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如果农村群众富裕起来了,但农村环境依然是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就不能称之为全面小康。

9月18日,一场秋雨使气温骤降。不过,天气的变化,丝毫没有影响到藁城区石井村干部群众建设家园的热情。“俺们村前些年一直忙着抓生产,‘脏乱差’的环境渐渐成了短板。现在,必须把缺的环节补上。”藁城区石井村党支部书记田力一边介绍,一边疾步走出村委会办公楼。他和村干部们最近一直围着项目转,清理积存垃圾、铺设污水管网,紧盯着村里基础设施改造的进度。在他看来,要成为数一数二的先进村,只有改变破旧的生活环境,才能有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深入,我市广大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农民对自己的生活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回应农民的呼声,适应农民需求,我市已启动实施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为抓手,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是首要之举。各地深入开展“四清”和“美丽庭院”创建活动,重点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道路硬化、房屋改造、环境整治等问题,使农村变得干净、整洁、有序。环卫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不容小觑,加快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全覆盖,成为彻底根除农村环境“脏乱差”的关键所在。

高邑县按照政府购买服务、互利共赢的原则,抓住选好合作企业、签订长期合同、监督公司运作和双方诚信践诺四个环节,积极探索政企合作模式,建立了符合高邑实际的城乡环境治理长效机制。如今,该县城区和44个村垃圾每天清运量达60余吨,做到了日产日清,“垃圾围村”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环境也整洁了。

唯有建立健全美丽乡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才能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努力使农村更宜居、老百姓生活更方便。为此,各县(市)区探索实施了多种垃圾处理模式。

栾城区创新机制,通过PPP模式,将农村垃圾处理推向市场,请专业的环卫公司进行管理,建立起“一竿到底”的农村环卫新模式,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

鹿泉区每年列支2000万元专项资金,在农村建立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使农村环境面貌明显改观。目前,鹿泉区208个行政村日产的350吨生活垃圾将在各站压缩后,全部运往指定区域进行焚烧处理,彻底解决了生活垃圾处理难和垃圾围村现象。

高标准设计施工

让美丽乡村个性十足

我市按照打造河北特色新农村的目标,规划设计先行,绘制出美丽乡村的建设蓝图。特别是聘请资质好、水平高、业绩优的规划单位和设计人员,结合各县域、片区和村庄的自然禀赋、文化特色和民风民俗等,分层次进行了规划编制。

全市美丽乡村建设以县域总体规划为总坐标,科学编制美丽乡村规划,以“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理念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构建了从宏观到微观、从全域到局部、从综合到专项、从用地到景观相衔接的规划格局。

平山西柏坡片区美丽乡村建设总规、专规、村庄规划及片区景观提升规划,得到了省委领导的肯定。实行“不符合规划不签字,不签字不付款”,使高水平规划得以刚性执行,有效解决了规划建设“两张皮”问题,确保了建设品质。

平山县李家庄村,是2015年度河北省九大重点片区之一的西柏坡片区中核心区域重点打造的村庄。走进村子,由天津市规划设计院为其量身打造的设计图就摆放在显著位置。“村前是漂亮的柏坡湖和新扩建的中央统战部旧址,村里建成了民俗一条街、休闲广场、观景平台,村后是有花有果的樱桃、红树莓产业园。”站在规划图前,李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树彦不时伸手在规划图上指点着,一脸自豪。

栾城区按照“乡村风情、城市品位、各美其美、城乡一体”的思路和“全区一张图、一乡一幅画”的要求,将百姓意愿、农村实际和地域民俗文化特色融入其中,高水平编制和实施了全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有效破解了“千村一面”难题。这个区实行设计施工一体化,邀请了国内顶尖的设计施工单位参与。 村民普遍反映,规划设计施工一体化效果好,以前设计公司给设计完成后把图纸一交就走了,也不管是不是适合村里,村民们待见不待见,结果推行起来总是不顺。现在不用担心了,设计方、施工方、村民们一起参与、共同设计,不仅标准高了、统一了,工作推进的速度也快了不少。同时,规划设计施工一体化,避免了设计人员纸上谈兵的现象。

俗话说:“三里不同俗,十里不同天。”由于经济基础、自然条件、传统习俗、历史渊源等差异,历经千百年岁月磨砺留存至今的村庄,形成了各自的风貌和气质。石家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各地还突出民俗特色,深入挖掘农村传统文化,促进与时代的融合,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有的在门前空地和空闲宅基地上种瓜果蔬菜,增添了乡村情趣;有的对残垣断壁稍加修整点缀,成为了记忆符号。

矿区贾庄是一个千年古镇,古树、古街、古碑、古庙都是这里的特色。该镇在实施美丽乡村创建中,不搞大拆大建,而是精心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把燕赵文化底蕴充分挖掘出来,让古镇焕发新活力。

除了古香古色,红色文化也是一大特色。地道战遗址、兵工厂遗址、区公所旧址……正定县高平村随处可见的红色历史遗迹,与村容村貌改造提升融为一体,成为今年美丽乡村建设的闪光点。村干部孙俊义说:“守着红色资源,就是守着个宝。现在村里搞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一边抓保护修缮,一边寻找开发的空间。

变“盆景”为风景区

农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要建成美丽乡村,需要加快发展农村生态经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繁荣农村生态文化。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对自然生态的尊重,对乡村文化历史的尊重,对可持续发展的尊重。

随着农民群众生活环境变美变舒适,也让美丽乡村建设凝聚了民心,使得这项工作由点到线、由线到片逐年走向深入,将“盆景”变为风景区,农民依景而乐、依景而福,幸福指数节节高。

从2015年开始,我市加快美丽乡村重点片区推进工作,第一批确定的省级重点片区中,平山西柏坡片区和正定古城片区被河北省评为先进片区。与此同时,在栾城区、鹿泉区、藁城区、正定县等重点县(区),加快了美丽乡村全域推进的步伐。

2016年,我市在完成406个省级重点村建设的同时,突出打造鹿泉抱犊寨、栾城三苏都市农业游2个省级重点片区,持续推进平山西柏坡和正定古城2个2015年度省级重点片区建设,着力推进藁城、无极、晋州、深泽4个市级重点片和11个县级重点片建设。

和重点村相比,集中连片的范围更广、情况更复杂,改造提升的要求更高、任务更重。我市以集中连片建设美丽乡村为主攻方向,认真借鉴重点村的成功经验,从各地实际出发,积极探索新规律、总结新经验、形成新机制。

今年整个栾城区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片区,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特点,栾城区又将各村划分为不同风格的小片区,每个小片区都有自己吸引市民的“绝招。

苏邱村因唐代宰相苏味道墓而得名,所以设计施工理念融合了唐宋风格的建筑特色。在窦妪镇北陈村,村里有很多民居的装饰都是清代的。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里对一些历史遗存进行了维护。村党支部书记许建军告诉记者:“像农户家门口放的门墩石,如果长时间在外面放置就会风化,现在我们会通过一系列保护性规划等相应措施,对古民居、古庙宇、古树等古遗存及民俗活动进行保护,促进村落持续良性发展。

眼下在该区,有一大批村庄正和苏邱村、北陈村一样在充分挖掘村庄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乡土民俗民风,根据村庄定位进行美丽乡村提档升级,努力形成各有特色的村落品牌。

据了解,今年该区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片区有30个村庄,省级重点村有25个,根据各个村庄的特点,该区确定了乏马、苏邱、柳林屯、范台等8个文化旅游村,霍家屯、狄家庄、大周等4个产业园区村。同时,将苏邱、南赵村、南陈村定为三苏风景旅游区;王家屯、霍家屯、樊家屯定为洨河沿岸现代社区;乏马、南留、寺上定为兰亭苑文化区,分片突出特色统一推进。

作为我市的另一个重点片区,鹿泉区结合当地的自然山水、生态环境、资源优势、产业特色、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建成3条精品旅游线路、4个省级旅游示范村、1条太平河水系景观长廊……

针对抱犊寨美丽乡村片区,鹿泉区今年重点做实规划、方案、图纸三层设计,彰显山水资源、休闲旅游、历史人文三大优势,攻坚基础设施、居民改造、产业培育三个难点。围绕抱犊寨片区的重点村庄,环抱犊寨、沿山前大道、沿太平河精品旅游线路,封庄、谷家峪、东土门、西土门等规划将按照“环境美、生态美、精神美、产业美”要求,全力打造抱犊寨乡愁印象。

同时,鹿泉区将抱犊寨片区美丽乡村建设与“五星乡村”创建相结合,大力发展以鹿岭生态园、红建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都市农业,以北薛庄田仙红石榴、谷家峪香椿为代表的采摘农业,以封庄为代表的传统村落旅游产业,以张庄、东庄油菜花观赏为代表的观光农业,探索推进“城乡空间互换”,提升品牌和商业价值,使精品村农民纯收入达到全省农民纯收入的110%,优秀村达到100%,达标村达到70%。按照“绕着山转、跟着水走”的思路,把抱犊寨、植物园、动物园、西山森林公园、长城影视、西部长青等景区,以“”串联成“线”,使整个片区作为一个大景区,把片区内的每个村作为一个景点来打造。

从创建到经营美丽

农民收入实现步步高

近年来,我市各级投入和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累计投入46.69亿元用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这是石家庄历史上对农村单项行动投入最大、最集中的一次。然而,美丽乡村建设,仅靠财政投入还远远不够。

思路决定出路,奋斗成就梦想。建设美丽乡村,我市打破过去“财政推动、大包大揽”的模式,不断鼓励引导社会投入,注重市场化运作,村企合作筹集资金,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命名认建、品牌捐赠等形式广泛参与,鼓励引导村内外民营企业家和在外打工人员回报家乡,形成了多渠道、全方位支持改造提升行动的工作合力。

通过多方合力,目前我市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美丽乡村建设,归根结底还是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

要增加农民收入,产业发展必须摆在突出位置。我市在建设好美丽乡村的同时,还创新提出了经营美丽乡村的理念,要求各地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每个村庄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致富路子,努力扩大农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为小康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我市积极引导一些村庄主动调转“方向盘”,结合当地特色优势资源,从单纯的创建“美丽”向经营“美丽”转变。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家庭手工业、乡村旅游业等加快发展,实现了创建美丽与经营美丽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互促进,真正把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转化成了村庄发展的资源,成了老百姓的“摇钱树”。

如今的石家庄,一个个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这些村庄环境优美,让人每每到此流连忘返。不过村中大量的闲置农宅,因无人住、无人管,一度成为美丽风景中碍眼的物件。栾城区、鹿泉区等地,通过探索成立农宅合作社,让闲置农宅“”起来,不仅让它们变成了风景中的亮点,还一举盘活成了赚钱的固定资产,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

晋州市周家庄则依靠乡村休闲旅游的资源优势,每年吸引众多市民前来采摘、赏花。市民在工作之余来到乡村舒缓心情,感受不同于喧闹城市的田园生活。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物质基础。所以,必须要鼓励和引导村集体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发展二三产业项目,以产业的发展支撑农民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实现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互动互促。积极培育优势产业,突出其核心作用,是石家庄人给美丽乡村建设装上的一个高速马达。

2016年,我市在完成406个省级重点村建设的同时,突出打造鹿泉抱犊寨、栾城三苏都市农业游2个省级重点片区。同时,谋划建设了30个旅游村和10个特色风情小镇,扶持一批农宅合作社等美丽乡村经营主体。

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筑梦的人生最有劲。石家庄美丽乡村建设正迈着铿锵的步伐一路向前,让我们在奋斗中不断取得新佳绩,去迎接更加宜居宜业的美丽新农村!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