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明:艰辛办学奉献数十载 功成名就桃李满天下
艰辛办学奉献数十载 功成名就桃李满天下
——专访心理学院李建明教授
学生记者 尹文瑜 黄瑞雪
李建明,男,主任医师、教授,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第四届常务理事,首届国际莫尼卡终身成就奖和第三届国际莫尼卡人道主义援助奖获得者。1986年创建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唐山第一家),编写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护理心理学》教材,并在多个学校护理专业使用;2002年一手创办了河北省非师范类第一个独立的心理学系,任华北煤炭医学院心理学系(现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院)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全国职业心理健康促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执行主编,《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秘书长。
李教授从事25年临床工作,10年教育办学,将于今年退休。在任期间,致力于教学方案的制定,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多年,同时全力促进心理学院发展壮大。其工作风格勤勉踏实,待人接物和煦温暖,教学工作倡导劳逸结合快乐学习,在师生中树立了良好声望。应喜爱李建明教授的广大师生的要求,本报记者特地预约进行了本次专访。希望李教授的处事原则,人生信仰与追求能带给我们每一个人思考与学习的空间。
一个提包拎出来的心理学院——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扎根
李建明教授1977年9月毕业后留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从事内科医疗教学工作,2002年创办煤医心理学系,当年向全国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2006年创办精神卫生专业,同年招生。
问及李教授创立心理学院的条件背景时,他告知我们当时有多方面的原因共同促使了心理学院的建立。2002年原华北煤炭医学院党委提出来要建立心理学系,创办心理专业。同时有很多的老师也感觉到了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心理问题对于临床疾病治疗的重要作用。李建明教授接受了建立河北省第一个临床心理专业方向的任务。回忆当时,他说那个时候非常艰难,创业的困难体现在师资的缺乏、场地的局限、教学材料的空白等各个方面。心理学普及力度不够,学校重视程度不高,在有形无形中给建系带来了许多困扰。在那么多的困难中硬件配备和住宿环境是其次的,最主要的困难就是教员少,专业性不高以及教材的问题。因为我校创系的时间比较早,在全国还算领先,没有很多的先例可以借鉴。所以可以说,他们是在摸索中前进,在未知中探索。为了克服教材的问题,李教授带领着他的团队日夜奋战,翻译外文,自编教材。为了使我校的教学能够保质保量,每教学生一小节内容,他都得查阅好几本资料。好在学生都很勤奋好学,这也算是李教授在这些苦当中尝到的最甜的果实。回想那个时候,李教授说:“我总是感觉自己身上有用不完的劲,使不完的精力,对于教学培养学生的激情永不衰减。那时候的苦现在想想也没觉得有那么苦,细细咀嚼起来还有那一丝丝甜味。”
李建明教授和学生记者合影 学生记者尤佳 摄
古语说的好:“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时光荏苒,十年过去了,心理系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在2006年应用心理专业又多了一个兄弟:精神卫生专业。从此,应用心理学不再孤单。2010年,华北煤炭医学院和河北理工大学合并为河北联合大学,心理学系变成了心理学院。从当初只有40多人的小系到现有接近500人的心理学院,十年的发展,人数也翻了10倍。在近四年的统计中,应用心理专业的就业率达96%以上,精神卫生专业就业率为100%,成绩喜人。“我人生最大的成就就是看到孩子们有更好的发展,所以我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李教授满面喜悦地说。
唐山给予了第二次生命,奉献终身的力量给唐山
有一个疑惑存在于我们心头,为什么这么多年,李教授一直坚守着留在唐山呢?当我们提出这个问题时,得到的答案让我们不禁深思和钦佩。李老师说,他是1977年自煤医毕业,经历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也经历了灾后重建最艰苦的日子。他说他见识过身边师友的生离死别,自己也是从废墟里爬出来的,对于唐山,或许有着更多的感情吧!灾后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组织让他留下来时,他就留了下来,这一留就是35年。在那个年代,每个人的思想都很单纯,也许是灾难来得太突然让他们无暇多想吧,只是质朴地认为只要做好手边的事就是对社会尽了自己一份绵力,更也许是胡杨的精神深入人心吧,只要哪里需要我,我就在哪里扎根。听完记者们唏嘘不已,这种感恩回报的精神正是我们所需要学习的。
倡导新体制,与时俱进“导师制”;推进教学新模式,师生互动亦师亦友
李建明教授在任期间主抓的还是教学工作,教学质量如何提上去是他最关心的事。2007年进行教学评估的时候,李老师紧抓教学,进行教学体制改革。在任期间,创建了独一无二的“导师制”,同时监督促进心理学院购进一批批在中国都属先进的设备。时至今日,心理学院的不断壮大,李建明教授可谓功不可没。
说及学生工作,从事教育工作这么多年,李教授的学生遍布海内外各行各业。有的是北京大学博士后,有已经担任博士生导师的,也有在上市教育集团担任副总监的,现在已经开始向社会做贡献。在他的通讯录里面有专门的学生一栏,有时上网时会有许多同学主动跟老师打招呼,或许很多人老师已经想不起来面孔,但殷殷教导之情溢于言表。出差走在重庆的路上,会有人突然认出他来,问一声老师好。也有从事记者工作的主动联系老师,与老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这得益于李老师教学时师生互动的活跃气氛和他平易近人、极具亲和力的行事风格。
总结人生经验——踏实做事,朴实做人
有几句话在我们的采访中李老师提到了很多次,“说实话,办实事。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奉献付出都是应该的,付出也是收获。”2011年末,李教授因为工作过度劳累生了一场大病,所幸现在已经恢复正常。
同事们笑称李老师是工作狂。他评价自己是个闲不住的人,基本上周六周日也不会在家里休息。他说自己好像已经把工作当成了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了,喜欢学习,喜欢做文章,喜欢跟学生互动交流。“每天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件事,无论大小,放手大胆地做好每一件自己喜欢的事,不要在意他人的评价。”
李老师对于心理学院有很深的感情。他表示,即使退休了,也会经常过来看看。对于心理学院的希望就是做大做强,有健全的师资队伍,有一帮充满求知欲的学生在这里学习提高,将来为社会服务。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校里多利用学校实验室设备,充实自我,可以在学校里好好把握学习的机会。走向社会后珍惜实习和就业机会,考研不是最好的出路,能就业先就业。
采访接近尾声,一行人都很好奇李教授的信仰是什么呢?“我的信仰就是人这一生,多做好事,多做善事,能帮人时多帮一些人,帮不上人别害人。”
向李老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