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像做产品一样经营北大方正
李友任方正集团CEO已有5年,7年前李友投身方正科技时,坊间流传着“资本运作高手”和“操盘手”的传闻。此后方正集团曾以迅雷般的收购进入钢铁、证券、医疗、教育等行业,外界一度对方正的战略走向说法不一,一度有人怀疑方正将放弃自己的IT主业和以技术立身的形象。今天,方正不仅在赖以起家的中文激光照排业务和传统的PC业务上保持了原有的市场地位,而且开辟了多个新领地:其2003年介入的PCB(印制电路板)在国内产量排名第一;2006 年介入的芯片前工序制造在国内首屈一指;没有惊天大收购,但方正的国际化已经硕果累累,拥有3家海外上市公司;其在数字出版和打印技术上的技术储备蓄势待发;钢铁业务实现了由低端到高端的升级。近5年来,方正的收入和利润持续增长,从2003年的200亿元,发展到2007年440亿元的销售收入;净资产从50亿元,发展到现在的160亿元。专注于IT、医疗医药双主业,钢铁、证券两大辅业护航的产业布局已清晰成型。其中IT软件包括中日文出版、数字出版、电子政务和系统集成;硬件包括PC和终端设备、电路板和芯片三大业务。2007年,方正总资产达到350亿元,实现利税60亿元。在波士顿顾问集团的评选里,方正集团有潜质成为给全球工业和市场带来革命性变化的21世纪跨国集团。
曾被誉为“资本市场上狡黠机敏的才子”的李友如今谈的内容几乎全部关乎商业模式、产品创新、核心技术。他可以极其细致的描述未来方正创新产品的功能特质和产业前景,也很有兴致围绕“产业链”、“服务的模式”娓娓道来。7月初,他在接受《商务周刊》访问时谈及方正产业布局的取舍与选择背后的逻辑,以及他眼中未来的医院和出版业。
《商务周刊》:方正集团盈利是在2007年有大幅度的提升,方正的业务较多,具体是哪几块的业务盈利大幅度增加?
李友:去年方正的整体盈利大幅提升,这其中,证券业务去年在方正的60亿利税总额里占了近1/2。其他行业的30亿元盈利中,IT行业占了60%左右。从盈利来看,IT增长最快的主要是三块,一是PCB,二是分销业务,三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销售业务。2008年按照我们的预估来看,方正IT业务的盈利能力会进一步上升。我认为全集团综合盈利能力不会低于去年,或者最少与去年持平,因为IT和医疗医药都在上升,到明年,我们的盈利能力还会上升,因为我们的投行业务与瑞信合作,盈利能力也会快速提升。
《商务周刊》:这次投资25亿元打造原料药生产基地,方正为何选择重庆,为何要做大原料药?
李友:现在全世界原料药的趋势是从欧美转到印度或中国。原料药又分两部分,一个是化学原料药,我们放在西南合成;一个是生物原料药,放在大新药业。这样,构筑医药产业的时候,我们控制了这个产业的基础部分。方正在医药这个产业链上的第二个重点,是发展以原料药为基础的制剂,我们依托北大医学部、北大药学院这些国家级的实验室。这是一个完整的医药产业链,就是以原料为基础,以制剂为重点,以研发为依托。这种模式,基本上在国内医药这个板块我们还算是第一家。同时,这也是国家关于创新诠释的最好模式,即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
我们在重庆做的原料药,主要销售市场在海外。我们目前已经把海外销售的总部放在了上海,盯住海外市场去做。重庆这几年来高速发展,最近三、四年的 GDP增长了整整一倍,财政收入增长了400%,这说明重庆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增强。四年前西南合成和大新药业是完全亏损的,现在也有好几千万的盈利能力出来,说明重庆的生存空间很好。这里有很多不错的医药企业,重庆一年的医药收入大概接近200亿。选择重庆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基于方正和重庆市政府这几年良好的合作和互动关系,我们还把PCB最尖端的产品,比如挠性电路板放到重庆来做。整个西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沉淀下来的技术人才非常雄厚,比如电子行业,在重庆有很多电子工业部遗留下来的研究所。我们参与到这里,也是对西部建设的支持。所以在药的方向上,我们整个产业布局是在北京研发,在上海向海外销售,在重庆进行生产,把这里建成一个生产基地。
企业无论进入哪个行业,你能不能做好这件事,非常核心的就是研发能力,如果没有研发背景的支持,做这个行业,我相信不会长久。方正做医疗医药行业,首先是在研发上有优势,我们依托北大的研发能力,北京大学医学部有2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9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从2003年在重庆介入药品这个行业之后,通过这几年的摸索,我们在原料药的生产、制造、销售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有经验的情况下,我们和北大在研发上走到一起,利用北京大学的研发能力来支持我们在医药行业的发展。这和我们运用北京大学在计算机领域的研发能力,支持我们的IT业务的道理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