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弘扬李保国精神】让专家治学融于脱贫富民之路
让专家治学融于脱贫富民之路
——社会各界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学习弘扬李保国精神”
□河北日报记者 闫锐 王巍
对话嘉宾:
中央党校巡视员 曾业松
河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程庆会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党组书记、厅长 王志欣
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之际,河北农大李保国教授的先进事迹,像一面镜子、一把尺子、一个标杆,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什么、怎么做”提供了样本和典范。特别是对于科技工作者和广大知识分子,如何回答“服务谁、走什么道路”的重大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在6月28日中共河北省委与光明日报社联合举办的“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 学习弘扬李保国精神”座谈会上,与会代表深入探讨,深刻阐述李保国精神的特殊意义,引发与会者共鸣。
奋战扶贫一线的“知行统一观”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称赞李保国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从知识分子的角度看,他体现了怎样的专家治学之道?
曾业松:李保国的职业身份是教授,是个科技成果突出的经济林专家和山区治理专家,同时也是一个身体力行从事科技推广服务和科技扶贫的科技特派员。他先后完成28项山区开发研究成果,示范推广36项实用技术,帮助10万余农民走上致富道路。他的工作和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及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的战略目标完全一致,和联合国“千年计划”的减贫及绿色发展目标也完全一致。从这个角度来说,他的业绩,他的经验,他的精神,怎么评价也不为过。
程庆会:作为李保国生前所在单位,我们为他感到自豪。他为广大教育、科技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教学科研实践中,他一直坚持“生产为科研出题,科研为生产解难”的求实精神,将教学科研主动与社会生产需求紧密结合,帮扶了那么多的基地和单位,但从来不收老百姓一分钱,不在公司占一分钱股份,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在难能可贵。
曾业松:从做科研的角度看,他立足太行山,把科技攻关和扶贫攻坚结合在一起,长期奋战在农业科技扶贫的第一线,为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寻找破题之道。他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把聪明才智和务实苦干相结合,既闪烁着超人的科研智慧,又创造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充分体现了一个专家的治学之道,体现了一个学者的知行统一观。
服务地方建设的“太行山道路”
记者:把科技攻关和扶贫攻坚结合在一起,对于目前我国新时期面对的新任务有什么样的意义?
程庆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也是我校的优良传统。河北农大30多年来一直坚持教育、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太行山道路”,提出搞科研、搞教学要服务经济建设,走出了一批模范教师,李保国同志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曾业松:在改革处于攻坚克难的时期,在发展进入创新驱动的时代,李保国的精神和品质难能可贵。李保国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打造了“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太行山里首富村”、“中华名果”等品牌,探索了一条把太行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生态扶贫和科技扶贫道路,把实现人生价值与山区生态建设、科技富民事业结合在一起,无愧于他的职业,无愧于党和国家给他的荣誉和称号。
王志欣:落实创新驱动战略,需要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打造新引擎、厚植新优势,需要科技系统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勇于担当、开拓进取、奋发作为。因此,更需要学习李保国大胆探索、用科技之手点石成金的创新意识;学习他把最好的论文写在巍巍太行山上、镌刻在山区人民心中的务实作风。
曾业松:当代中国正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征途中。所有中国人,特别是广大的教育科研工作者和我们党队伍中各条战线的知识分子,都应该以李保国为榜样,成为适应时代需要、体现时代精神、心中有人民、事业有作为的先锋模范。
培育事业发展的“传承新力量”
记者:时代呼唤李保国精神,斯人已逝,我们如何把他的精神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让更多“李保国”涌现出来?
程庆会:当前,河北省正在全面贯彻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举全省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学校将深入总结李保国同志在服务地方、精准扶贫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实际制定出台系列坚持深化拓展“太行山道路”、弘扬“太行山精神”的措施和激励政策,鼓励更多教师和科技工作者踏着李保国的足迹,聚焦科技创新,投身精准扶贫,在脱贫攻坚战中做出不朽业绩。
王志欣:大力弘扬李保国精神,就要以战略的思维谋全局,以系统思维聚合力,以创新思维增活力,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路线图。科技管理部门要着眼于补齐研发投入“低”、转化能力“弱”、创新主体“少”、创新人才“缺”等科技创新主要短板,出台一批管根本、管长远、有突破、能落地的政策措施。力求在改革上有大动作、政策上有大突破、工作上有大举措,让创新主体“动”起来,创新人才“富”起来,创新能力“强”起来。 程庆会:李保国生前有很多正在进行的事业,也有很多宏伟设想。这两年,他一直在谋划运作把太行山区的农业企业进行大联合,打造太行山区的农业航母。为更好地完成李保国同志未竟的事业,不让企业受损,不让老百姓失望,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李保国团队”建设,选好带头人,充实得力人员,保障经费支持,确保队伍不散、力量更坚,事业持续发展、精神发扬光大。目前,我校成立了26支“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分队”,122支“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小队”,成员包括教师、学生等共953人,这是学习李保国、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载体。今年暑期,我们将结合学生社会实践、教学实习和教师科研,组织广大师生分赴全省各帮扶点,集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助力“精准扶贫”。同时设立“李保国服务热线”,让群众的电话还能找到活着的“李保国”。
点击进入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