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拍案:为出一口气 杀人后潜逃18年
前一段时间,成都男司机打人事件,一时间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这起事件因别车斗气而起,最终演变为大打出手,事件的发展是出乎大家的意料。在今年年初,平山警方也破获了一桩18年前的命案,而这起命案的起因要从一起交通事件说起。
1997年5月25日下午,平山县杨西冶村附近的庙会人来人往,很是热闹,而就在通往庙会的路上,一起冲突却不期而至。
平山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情报中队民警 张志武:这就是案发现场,当时犯罪嫌疑人杨某驾驶一辆货车,运完货准备要回家过庙会,他从这个方向驾驶车过来,走到这个位置的时候,对面有被害人王某驾驶拖拉机拉着家人们赶庙回家,在这个位置相遇后,路当时比较窄,双方由于谁跟谁让路的问题发生争执。
按理说,双方发生了争执,还是应该心平气和的来解决,不过令谁也没有想到的是,一桩命案就在此时发生了。
起初,双方先是争吵,进而又殴打起来,在殴打的过程中,杨某从车上拿了一把水果刀,刺中了王某的胳膊,而这看似简单的一刀,最终导致了一起命案。
平山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情报中队民警 张志武:咱们看尸检报告,应该是左上臂靠近肩部的地方,贯通伤,就是把胳膊扎透以后,又扎到左腋下导致动脉静脉断裂,因为失血性休克死亡。
现场主持:刺死王某后,杨某仓皇逃离了案发现场,而被害人王某的家人也立即报了警,不过经过民警多日的侦查,也一直没能发现杨某的踪迹,茫茫人海当中,杨某究竟逃往何处了呢?
平山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情报中队民警 张志武:当时没有监控,没有卡口什么都没有,另外身份证也是一代证,不是机读的,不像现在一联网一查都有,你要想抓这个人,只能是到家里面做工作,通过村里的摸排,只能通过这种办法来查,如果他不跟家里联系,就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确定这个人逃跑的情况。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案件经过十几年的调查,却始终没有突破。
平山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情报中队民警 张志武:从当时办案的老民警,一直到我们现在接手这个案子,每年都到他家里查,都没有什么线索,家里面父母也都说没有跟他们联系过。
现场主持:正当案件就要石沉大海的时候,去年年底,警方突然接到举报,说杨某已经逃往内蒙古,经过一番调查,警方将排查范围确定在呼和浩特市。不过,警方得知,现在的杨某已经改名换姓,新名字中有一个“明”字,从事出租车行业,警方决定以此为突破口,对杨某展开侦查。
平山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情报中队民警 张威扬:首先名字里包含一个“明”,第二是从事出租车行业,包括司机和车主的信息,第三是他的年龄,他在平山的年龄是1978年,查的时候前面后面尽量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第四因为案发是1997年,他不可能在95年94年落户,肯定在1997年以后,排查了一下,最后锁定了我们要找的这个人,他叫何瑞明,年龄也是1978年的。
经过近18年的努力,警方终于将犯罪嫌疑人杨某抓获。而说起当年这起命案的一些细节,杨某仍然记得很清楚。
犯罪嫌疑人 杨某:当时两个车顶上了,那两个人喝醉了,就骂开了,下来就拉扯开了,当时受气了,他们人多,我也很冲动。
杀人之后,杨某很害怕,他先是扒了一辆车跑到井陉,又坐火车途径太原到了内蒙古,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他卖过水果和豆腐,后来做了出租车司机并结婚生子,生活上倒还过得去。然而,杨某自知是个在逃犯,多年来始终没跟家里联系过。
现场主持:十几年来,杨某每天的日子都过得提心吊胆,生怕被警察抓住,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他也想过自首。不过杨某始终没有鼓起勇气,走进公安局的大门,直到他被抓住的这一天,杨某的心理才最终得到了解脱。
犯罪嫌疑人 杨某:我知道肯定有一天(被抓),尤其是这一两年,我就想把贷款还完以后就想解决这个事情。
对于当年一时冲动犯下的大错,杨某非常后悔。
犯罪嫌疑人 杨某:对不起父母和子女,非常后悔,当时为什么要拿刀呢,当时就是为了一口气,没想到造成了命案。
有多少犯罪行为都是因为一时冲动?冲动是魔鬼!不仅毁了自己毁了他人,更毁了自己的家人。知法、守法、懂法,学会控制情绪,这些都是幸福人生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