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考核促进好机制落地——省财政厅标准化绩效管理新模式调查(下)

30.06.2016  02:01

  2015年,省财政厅全年接文办文达到1.3万多件,从登记到办结都纳入了办公自动化流程,每一项工作都可全程追溯。全年资金支付100多万笔无一差错,省级支出进度达到95.7%,创近年新高,真正做到了不漏事、不误事、不怕事。而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省财政厅的标准化绩效管理。   

  标准化绩效管理,这个好机制是如何落地的呢?   

  让“心脏”更澎湃,让“抓手”更有力   

  在省财政厅各机关处室中,绩效办是最繁忙的部门之一。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便是与各部门充分沟通,把“定性评估”变为“量化评分”,把全年目标任务精准分解到每个处室、每个人头上。从指标制定到指标执行,绩效办都会全程参与。因此,绩效办也被称为省财政厅绩效管理的“心脏”,成为该厅推行标准化绩效管理的有力抓手。   

  “什么是负荷系数?”“什么是基准分数?”……改革初始,单位许多员工不免存在着很多疑惑。绩效办通过面谈、电话、邮件等方式,对单位和个人指标执行情况及时进行解疑释惑,帮助他们改进工作。   

  同时,为实现绩效办对全厅各个处室绩效管理的有效跟踪,省财政厅绩效办在每个处室都设定了两到三名绩效员,他们既接受各自处室的领导,也会按要求做好绩效办交待的各项任务,保证了标准化绩效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   

  2015年绩效考评结束后,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省财政厅绩效办推出了联合计数法,对机制进行改进,将指标的上级要求和部门(个人)实际能力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基数,按照超额奖励系数、不足惩罚系数、少报惩罚系数对部门(个人)进行奖励或惩罚,促使大家申报一个和实际相符合的指标标准。   

  机制改进的背景,是标准化绩效管理办法实施两年后,绩效办发现,在设定目标时,许多单位和个人为防止扣分,指标标准“就低不就高”的现象比较突出,许多人低报了指标。而这与管理办法中的“跳一跳、摘得到”原则背道而驰。于是,省财政厅绩效办迅速研究制定了改进措施,使标准化绩效管理制度更趋完善,筑牢了管理制度的“笼子”。   

  一张“大网”收眼底,全部“痕迹”网上留   

  “呈请云霄副厅长审定。”5月18日,在省财政厅副厅长高云霄办公电脑的屏幕上,闪出了一项提醒窗口,这是标准化绩效管理平台系统生成的一个窗口。高云霄收到的是人教处和机关党委负责人发来的流转公文提示,收到信息后,高云霄及时给出了办理意见,交付两个单位加紧工作进程。   

  在信息时代,离开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就无法实现管理过程的科学、简易、高效,更无法实现绩效结果的客观、真实、可信。   

  打开系统,一项工作正处在哪个环节、谁在办理、办理进度怎样,以及领导审批意见、公文流转、督查督办、会议纪要等信息都即时可查,随时提醒督办。下达工作任务,只需点一下鼠标,便可实时查看完成情况,随时给予针对性指导——这就是省财政厅自主研发的标准化绩效管理平台,它犹如一张大网,涵盖了动态汇总、预警提醒、督查督办等功能。日常运行中,标准化绩效管理各环节工作全部实现信息化操作,所有工作全部留痕,形成“决策下达—执行实施—绩效考评—持续改进”的闭环运转。   

  全部信息化操作,不仅实现了标准化绩效管理的便捷式操作,而且有效提高了管理的客观性、公正性。   

  一份文件什么时候写的,写了几遍,被厅领导退回来了几次……这些数据都会在平台上留下痕迹。   

  “文件退回来被要求修改的次数越多,越说明你的工作不细致、没做到位。到年底时,这些都会换算成一定的分数,被年终考核结果所应用。”省财政厅绩效办副主任成军介绍,考评数据来源于日常监控留痕,依靠现代信息手段,在绩效管理系统平台上提取。   

  日常的考评是否会被人为篡改?   

  “不可能。”面对记者的疑问,成军回答得十分干脆,“考评得分全部实时公开,每个人都互相盯着呢,谁也无法做手脚。”   

  加强节点“监理”,给任务落实上“双保险”   

  2015年,我省预决算公开工作在财政部检查中名列全国第一。   

  “这得益于标准化绩效管理的‘周记、月结、季考、年评’。”省财政厅社保处工作人员唐玉华说。   

  在标准化绩效管理过程中,省财政厅建立了周记、月结、季考、年评的量化管理和考核模式,随时掌握干部日常表现,及时总结情况、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形成了对干部品德、能力的综合研判机制,也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去年,通过做周记、月结,唐玉华发现个别部门预决算公开工作进展较慢,她及时与部门沟通,确保了按规定的时间、内容等要求进行公开,保障了群众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情况的知情权,也使省财政厅在财政部的检查中获得了殊荣。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是许多单位的通病。而“平时躺在床上睡大觉、每到年底突击花钱”,也是各单位在资金分配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问题,意味着责任。   

  “传统的目标管理强调的是结果导向,而绩效管理强调的是过程控制。”省财政厅绩效办工作人员张超介绍,绩效管理与传统目标考核的最大区别,是更加注重过程控制,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纠偏、推动工作持续改进。这就与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只交代任务、要结果,不问过程、动辄处罚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绩效管理改革中,省财政厅特别重视节点管理、日常监控和督查督办,以过程监控推动工作进展,以绩效分析促进问题整改,以考核评价推进提质增效,彻底扭转“年初签订责任状、年底考核发奖状”的做法。   

  去年,省财政厅资源环境保护处处长冯鸿雁通过平台系统监控发现,马上到支出时间节点了,某对口部门一项应支出的大额资金一直没有拨付,会影响总体支出进度。冯鸿雁赶紧跟该部门沟通,一起分析原因,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建议,并发去了公函,最终该项资金在节点前顺利支出。   

  冯鸿雁介绍,“对五星级重点指标,如预算执行进度、争取中央资金等指标,我们处室还建立了定期提醒、定期调度制度,保证了指标按计划完成。”   

  绩效管理不仅关注绩效指标是否完成,更注重考量绩效指标完成的质量和效率,越是短板和难点越加大分值。   

  去年,省财政厅农业处副处长刘丁雷负责组织编制河北省2015年度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方案,并从有效发挥市场、政府、社会三方面作用出发,研究提出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长效机制。仅靠这一项,刘丁雷在年底考核中便获得了0.238分的加分。   

  “别小看这0.238分,它使我的排名位次上升了20多名。”刘丁雷表示。   

  而对于已部署未完成或进展缓慢、成效差的重要工作,省财政厅还重点考评,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和问题,及时分析原因,主动整改纠偏,倒逼工作持续改进,鞭策补短板、追先进。   

  2015年,省财政厅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及时纠正了支出进度偏慢、市县绩效预算管理改革进展不平衡等问题,确保了目标任务顺利推进。2015年省级财政支出进度达到95.7%,比上年增长了3.7个百分点。   

  做事有计划、过程有留痕、真正把管理做在日常,绩效管理通过分段分时“施工”,加强节点“监理”,以“金字塔”式层级落实,绩效管理过程变成了决策落实过程,提高了工作完成质量,破解了执行乏力、用力不均、突击应付等问题,给落实工作任务上了“双保险”。(刘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