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中国普法怎么做?
未来五年,中国普法怎么做?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开展“七五”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
据新华社4月28日电(记者白阳、邹伟)27日下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开展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标志着“七五”普法工作拉开帷幕。
未来五年,中国普法面向谁?做什么?怎么做?记者就此进行了梳理。
普法对象
国家工作人员和青少年是重点
决议明确,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都要接受法治宣传教育。在此基础上,青少年和国家工作人员将成为普法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
根据决议,“七五”普法期间,法治教育将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国家将制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完善法治教材体系,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
普法内容
突出宪法学习
宪法宣传教育将摆在普法宣传的首要位置。根据决议,“七五”普法期间,由宪法确立的我国国体、政体、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将成为学习宣传的重点。同时,还将施行宪法宣示制度,国家工作人员将在宪法宣誓前专题学习宪法。
在宪法学习之外,法治宣传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学习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法律法规的基本知识。
普法形式
法治文化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七五”普法期间,群众有望看到更多制作精良、质量上乘的法治文化作品。
决议要求,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推广,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
决议明确提出,法治宣传教育要遵循现代传播规律,结合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分类实施,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和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作用,推行互联网+法治宣传教育行动。
转载:《河北日报》(2016年4月29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