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痴”用半年打造微型故宫角楼

23.03.2018  18:57

   木痴”用半年打造微型故宫角楼 

   石市71岁的田梦华用近2万个模型零件 还原美轮美奂古建筑

  一堆不起眼的木头条、木头块、木头片,在71岁的田梦华手中,经过精雕细刻,精致拼接,就变成了一件件玲珑剔透的微缩木制模型,从14年前第一件作品“雍和宫牌楼”问世至今,他就成了“木痴”,中国城牌楼、飞云阁、故宫角楼、六角楼……一座座精美绝伦的古建筑被他从世界各地“”回了自己家。

  □文/图 本报记者 杜慧 卞静

  【现场】 微缩古建筑还原古建筑的美轮美奂

  22日上午,在长安区西兆通镇香水湾小区,走进田梦华家,记者就被摆放在电视柜和餐厅橱柜上一个个造型逼真、美轮美奂的微型古建筑所吸引,有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标志性建筑牌楼;有层层叠叠、纵横交错,立体感十足的楼阁;还有简朴大方,充满古韵味道的六角亭,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古建筑之家。

  “这些古建筑都是我根据书中的结构分析图制作完成的。”田梦华一边说,一边从书柜里拿出与古建筑相关的专业书籍。记者仔细对比发现,无论从外观还是内部结构,田梦华所制作的每一个微型古建筑与实物建筑简直一模一样。

  在他家餐厅橱柜上方摆放着一座“雍和宫牌楼”,“这是我的第一件作品,它比实际建筑缩小了近12倍。”根据田梦华指引,记者看到,这座牌楼主色调为殷红色与墨绿色,正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庄严高贵的颜色。牌楼总共有四柱三门九楼,从底柱、额枋、牌枋,再到最顶部的“”,每一处都下足了功夫,整体的观感对称工整、规矩严格,让人感受到它的身上凝聚了创作者的心血。另一座牌楼模型,微缩的是美国华盛顿中国城牌楼,这座牌楼模型高约1米,以桃木和枣木为主料。在书中牌楼的颜色被绘制得绚丽多彩,但田梦华却没有完全照做,而是保留了木材的原色,朴实却又不失美感。

  最让人叹为观止的还是田梦华精雕细琢的“故宫角楼”“兰州陆都花园飞云阁”,与“原版”一模一样,体现出古建筑中对称均衡、出檐深远的特点,房屋和阁楼的连接处设计的精致巧妙,每一层均能够拆分下来,连门都可以打开。 此外,这些微型古建筑模型,大到梁柱、小到窗棂,由于多数零件太小,无法使用钉子,几乎全部采用咬扣和粘合的连接方法,牢牢地将古建筑固定、还原。

  【讲述】 跟老木匠学徒做木工

  田梦华是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祖籍西兆通凌透村。从15岁起,他便跟着村里的老木匠学徒,“古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那时,师傅不会教太多,我就在一旁看着,打打下手、刮刮料,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多是自己琢磨,接触多了,看得多了,触类旁通,我也就慢慢掌握了要领。”从简单的桌椅板凳,到复杂的农具、家具……田梦华越学越痴迷,技艺也是越来越精湛。

  在当时那个年代,木匠堪称村里的手艺人,谁家需要盖房子,谁家孩子结婚需要制作家具,都会请田梦华过去帮忙,他的精湛手艺和吃苦耐劳让不少人钦佩。慢慢地,田梦华的好手艺在十里八乡传开了。 

  上世纪90年代,弟弟“慧眼识珠”,让他踏上了近30年的“古建筑之旅”。“我弟弟在古建筑研究所工作,专门从事古建筑研究、设计。他对我说,古建筑堪称艺术瑰宝,你的手艺这么好,应该在古建筑行业发扬光大。”弟弟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田梦华的心,他也想在古建筑行业里做出点名堂。

  说干就干,田梦华从书店买来各种古建筑书籍,开始一门心思刻苦钻研,看图纸、学技巧,他沉迷于古建筑研究中无法自拔,“别人看书做木工活可能会累,可我越看越精神,越看越想动手建个古建筑试一试。

  从大牌楼到小模型

  上世纪90年代末期,鹿泉龙泉寺要进行扩建,建筑工程队负责人找到了田梦华,希望他能参与重建工作,这对于田梦华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建造古建筑都可称为‘大木’工程,其中最精细的一个构件叫做斗拱,就是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两者合成‘斗拱’。斗拱把屋檐的重量均匀地托住,起到平衡稳定的作用。”当时,为了让其他工人能建好“斗拱”,田梦华专门制作了一个斗拱模型,让大家“触类旁通”。3年的工期结束后,田梦华的好手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此后几年,他先后参与过山西五台山、承德小布达拉宫、藁城四明楼、石家庄动物园等地一些仿古建筑的施工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施工建筑经验。“哪里需要我就过去帮忙。每每看到仿古建筑,我打心眼里喜欢。”在外从事古建筑的施工与建设,田梦华一点也不觉得苦。最让他受不了的是每到冬天,外出的活儿少了,他回到家中,感觉百无聊赖,总想做点什么。

  于是,他把地下室收拾出来当成了工作间,开始了他的古建筑模型制作工作,“古建筑模型与实物建筑一模一样,其中榫卯的规格、各个构件的放线与实体的规格尺度完全一样,斗拱的数量也要完全一致。”采访时,田梦华展示了他于2004年制作的第一个缩小版牌楼,为雍和宫四柱三门九楼牌楼,“画图、下料、刮料、截段、打眼、开嘴、卷杀、净活、组装、雕刻、彩绘……这些工序一个也不能凑合,制作出来的构建要严丝合缝,完全靠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光这个小牌坊,我就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田梦华深有感触地说,相对于实物建筑来说,古建筑模型制作并不简单,因为每个零部件都很小,一旦制作时稍有差池,尺寸不对就前功尽弃。“那时,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去地下室做模型,一天工作10个小时,乐此不疲。”看到第一个古建筑模型出炉,他备感兴奋。

  古建筑被他“”回了家

  在被田梦华笑称为“工作室”的地下室地上,堆着长短不一的木材,台面上和墙面上都摆满挂满了电锯、雕刻机、手提锯、卡尺等工具,总共近20件。田梦华说,平时他就是在这里研究琢磨模型的制作。他随手抄起一根木条,用电锯几下便制作出一个最简单的零部件。田梦华的手指上布满了老茧,不难想象背后所付出的艰辛。

  “牌楼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用两三个月的工夫就能做好,相比之下,阁楼的制作就要复杂得多。”这些年最令田梦华感到骄傲的当数故宫角楼。2012年,他萌生了制作故宫角楼的想法,当时他正在承德修缮古建筑,手头有不少红松木木料,于是在工作之余,他一边研究一边下料,制作了2万多个模型零部件,等工作结束后全部背回家,一头扎进“工作室”,开始废寝忘食地制作。

  为了做到精准,他多次查阅资料,仔细观察图纸上的细节,从户枢瓦檐到规矩严格的窗棂,遇到难以攻克的地方他一琢磨起来晚上都睡不着觉,最终,历时半年之久,活灵活现、形象逼真的故宫角楼终于制作完成。模型精致极了,主门轻轻一推,就如同真门一样开关自如,使得整个模型显得更加轻巧灵动。

  “街坊邻居看到我做的模型,都说我把古建筑搬回家了!”田梦华笑呵呵地说,言语中满是自豪。

  【期待】 希望更多年轻人喜欢“老手艺

  现如今,田梦华的儿子子承父业,也从事起了古建筑行业。“虽然他做的是这一行,但没有时间像我一样去做古建筑模型,这点还是比较遗憾的。”田梦华感慨地说,中国古代建筑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一段历史的记忆和文化载体,每当站在古建筑前,都会深深感受到这是一种远古与现实的对话,所以他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关注古建筑并喜欢上古建筑。

  如今,田梦华最大的希望就是,制作微缩古建筑模型这门“老手艺”能够传承下去,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看到中国古建筑的博大精深,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