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围场:坝下“守林人”的除夕夜

17.02.2018  08:22


资料图:木兰围场 中新社发 张钟明 摄

  (新春见闻)木兰围场:坝下“守林人”的除夕夜

  中新社承德2月16日电 (记者 张帆)“你好,我是吉字望火楼,一切正常!”2月15日(农历除夕),木兰围场国有林场管理局(以下简称木兰林管局)防火瞭望员宫柏成像往常一样通过电话向场部报平安。

  木兰林管局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林管局下辖十个林场,分布于清代“木兰秋狝 ”范围内,毗邻京、津,地处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滦河上游地区,林场总面积158.9万亩,是河北省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场管理局,也是京津地区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和阻挡风沙南侵北京的重要生态屏障。从1963年建场至今,林地面积从最初的3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32万亩,郁郁葱葱的林海在塞北大地上铸就了一座绿色丰碑。

  宫柏成所在的“吉字望火楼”属于木兰林管局的龙头山林场,在围场县半截塔镇北沟,距离县城40公里。

  今年是宫柏成一家在望火楼过的第二个春节。原来的防火瞭望员魏振友退休后,53岁的宫柏成成了接班人,妻子张丽萍陪他上了山。

  从天蒙蒙亮到夜幕降临,不停地瞭望周围几十公里范围内的林海,并以30分钟一次的频率向林场通报最新情况。尽管每次通报的情况都是“一切正常”,但夫妻俩从未因此产生过丝毫懈怠。

  “我一天都不能离开这林子,平时晚上十点以后才能休息。”宫柏成说,平时有事,都是妻子去,年货也都是她去买的。

  宫柏成的望火楼不过是个只有40平米大小的平房。房子被隔成三间小屋,一间用来居住,一间做饭,还有一间放置防火视频监控设备。

  而他们十几平方的卧室内,一铺大炕,一台电视机,一张桌子,桌子上面的一部固定电话就是全部摆设。

  宫柏成告诉记者,由于望火楼上是太阳能发电,为了节约用电,夫妻二人平时很少看电视。“供电主要用于防火监控设备,没电就麻烦了。

  宫柏成告诉记者,像这样的防火楼林管局共有7个,瞭望员有的是夫妻,有的是同事,但都是年龄较大一点的。“防火没有休班,一年四季都要待在山上,年轻人待不住。

  宫柏成所守护的这片林海毗邻塞罕坝,两处按地形分坝下、坝上两部分:坝上是内蒙古高原南缘,以丘陵、曼甸为主;最高海拔达1900多米。坝下是阴山山脉与大兴安岭、燕山余脉交汇处,典型的山地地形。年平均气温-1.4~4.7℃。吉字望火楼海拔在1500米左右,因为这是林场的制高点,所以气温更低。

  宫柏成有一双儿女,女儿在北京打工,儿子在围场县城读高中。昨天一早,姐弟俩就早早来到望火楼与父母团聚。

  今天的晚饭,宫柏成家既没有放鞭炮、餐桌上也没有酒,这都是为了防火。餐桌上只有4个菜,他说,“够吃就行,不能浪费。

  除了吃的简单,如何住也是个问题。在这个仅12平米的房间内,大炕占去了三分之一的面积。剩下的面积4个人活动起来都显得拥挤。对此,宫柏成解释说,“在地上搭一个木板床,早晨再拆掉就行了。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按照往年惯例,隆冬时节,大雪下得齐腰深,火灾隐患降低,山上的瞭望员们可以下山回家过春节。但今年气候干燥,没有有效降雪,集中连片的万亩林海给防火带来了严重压力,而春节隆隆的鞭炮声更使宫柏成神经紧张。

  这里距离居民区最近的仅有五六里,昨天开始,断断续续的鞭炮声就没有断过,隔一会儿就得出去看看。宫柏成说,“今天得坚守到凌晨12点以后,等大家集中放过鞭炮以后再休息,否则心里不踏实。

  宫柏成说,他的父亲也是林管局职工,自己16岁接了父亲的班。从修枝、栽树、割灌,到防火,成了扎根大山37年的老林业。自己对林场有着特殊的感情。

  对于山上的生活,宫柏成不觉得苦。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林场交通不发达,自己背着行李,从家到单位,踏着大雪,40多公里的路程,从早上一直走到了天黑。

  望火楼初建时,没有电,林场交通不便,那会的瞭望员冬天吃水,吃菜都困难。现在,林场的条件好了,汽车可以一直开到山上,一切都变好了。宫柏成说,“我需要做的就是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