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DIY美食”存安全隐患

09.06.2015  16:19

  京华时报讯(记者钱宇阳)随着微信等互联网工具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将微信朋友圈发展为做生意的渠道。“DIY食品”、“私房菜”等字眼也层出不穷,精致的图片、相对便宜的价格、送货上门,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不过专家提醒,这些家庭作坊监管上存在着多方面问题:首先产品原材料的优劣无法溯源;其次在流通环节,由于配送达不到食品安全要求的标准,存在污染的高风险;另外销售过程没有发票、单据,使得消费者维权困难。

  在朝阳区上班的郭女士告诉记者,“无意当中翻看好友的朋友圈,看到她在晒自

  制的各式各样小鸭舌和小龙虾,价格也比餐馆便宜很多”,于是忍不住买来尝尝。后来,她又陆续添加了一些“美食好友”,郭女士经常从这些“美食好友”那里购买Diy美食。不过近日郭女士肚子经常不舒服,她怀疑与自己吃的“DIY”鸭舌、鸭脖子有关。

  食品与信息交流中心专家阮光锋介绍,我国对于食品销售的管控严格,除了申请营业执照外,还需要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需要到工商部门填写《食品流通许可申请书》、《住所、营业场所承诺书》或《住所、经营场所登记表》。

  “微信朋友圈自制的食品没有通过职能部门的检验,它的制作原料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规定,它的制作工艺是不是安全卫生,这些都无法保证。即使自制的美食符合所有的卫生安全标准,如果配送上达不到标准,也会存在安全隐患,如高温天气,如果不是冷链物流,自制食品很容易在运送过程中变质。

  此外,由于朋友圈的私密性和隐秘性,这方面的监管会有一定困难,执法人员在执法处理中很难找到相关证据。而一旦这些食品出了问题,维权也会相当麻烦。专家建议,朋友圈售卖的一些食品质量难保,维权困难,应谨慎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