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有望出台“创客政策” 为单个创业者找组织
常平科技园的一家企业正在开产品设计会议 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摄
文/羊城晚报记者 李妹妍 李国辉 陆德洁
毕业季,创业季。
7月22日,广东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广州举行,广州科创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广州有望年内出台“创客政策”,为单个的创业者找“组织”。这意味着,以后创业者们不仅可以获得资金、场地支持,还可以通过创客空间申请相关项目,享受更多政策红利。
在此之前,包括官方、招聘平台、独立第三方先后发布多份调查报告,其中广东五成本科生有创业意愿、六成大学生创业首选送外卖等调查结果,亦使“大学生创业”再度成为焦点话题。
对于很多大学生创业者来说,这恐怕是最好的创业时代:有政策支持,有不同的孵化器辅助,更有成功的创业经验作为借鉴。但这恐怕也是竞争最惨烈的创业时代:市场的蓝海已经很难觅寻,大量重复的项目一窝蜂地涌入,对人才和创新的渴求前所未有。
90后大学生欢呼,创业要趁早;投资者则劝告,创业最好等而立。大众创业热潮之下,孵化器遍地开花背后,有人成功融资,更多人失败离场。大学生创业最大的问题出在哪儿?他们遭遇的人才、融资、政策难题如何破?高校创业教育工作者呼吁,大学生创业需理性引导和科学管理,创业教育更重培养人才而不是解决就业。
A 创业时代:“孵化器”遍地开花
“去年这个时候,一个星期也没几次电话,到现在,光是咨询如何加入众创空间的电话,我每周都要接到八九个。”六矽科技(6CIT)众创空间运营总监唐毅俊笑称,现在创业有多火爆,从他接电话的频率就可以看出来。
六矽是立足于广州大学城的创业苗圃孵化空间,专门面向年轻创业者尤其是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早期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尽管六矽目前才进驻孵化了36个创业团队,但唐毅俊前后接触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已经有150多个了。
中大创新谷的运营经理江杨阳也表达了类似的感慨,今年上半年以来,想要联系进驻的创业团队数量已经有几百个,他每天都能收到十几封类似的创业项目邮件,“邮箱都要被挤爆了。对这些项目,我们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审核。”
事实上,随着创业成为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的新选择,社会对创业氛围的需求也催生了更多如六矽、中大创新谷一般的众创空间。这些众创空间通过为创业团队提供办公空间和基础设施,以及工商注册、财务管理、法律咨询、人力资源等基础服务,降低创业风险和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
去年下半年,广州就迎来了一次孵化器的喷发式增长,创新谷、创客街、YOU+社区、一起开工社区、万科云创空间、黑马等近30家众创空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根据广州实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倍增计划,到2016年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将翻番,达到120家,孵化总面积达到800万平方米。
众创空间、孵化器遍地开花,“口袋兼职”的张议云、“礼物说”的温城辉、“兼职猫”的王旭锐、“超级课程表”的余佳文等大批大学生创业明星在其中脱颖而出。江杨阳认为,孵化器都有相应的资源圈,可以邀请有创业经验的人帮助刚起步的创业团队理出思路,为他们提供技术、商业以及融资等方面的实用培训,这些都加速了创业团队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如果以拿到投资与否作为衡量标准,那些进驻众创空间的大学生创业团队,有相当的比例“活得还不错”。据唐毅俊介绍,目前在六矽,已经有11个团队成功得到了投资,最高的有3000万元,最少的也有100万元。“大概有1/3的项目拿到了融资,1/3还维持状态,另外的1/3运行不下去已经解散了。”他说,创业死亡的风险不可避免,但众创空间本身会努力提供各种帮助,尽量将这一概率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
B 四大难关:人才、项目、融资、政策
“前几天还交流得好好的,过几天就没了,这样的团队我们已经见得太多。”张勇说。从中山大学研究生毕业一年后,他跌跌撞撞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有想法去创业容易,坚持活下来、还要活得好可不容易。”
张勇最苦恼的是,人手严重不够,“有了想法但没人去做,这是最心急的事情。”他不无遗憾地说,现在他们做的一款智能遥控,早在市场还没起来、产品价格还是199元之前,他们就已经瞄准并有设计的想法,但因为研发人手紧缺想法一直未能落地,在拖了几个月之后,“市场已经被逐渐打开,现在做一个产品才卖39元,基本是亏本生产。”
从校园到社会的过渡,谢栩曾一度担心魔格动画团队管理的问题。直到毕业一年多,随着业务的增多,人员扩充、团队管理的问题终于摆在了触手可及的地方。记者看到,在她的办公桌面上,堆放着许多企业管理方面的书。“我也在学习人员管理,包括招聘、薪酬设计,”这个团队里唯一的女生和创始人说,作为一家初创公司,魔格已经可以给出有竞争力的薪酬,也可以给员工上五险一金,但烦恼的是,“专职的人现在还不太好找”。
据唐毅俊介绍,目前他接触到的大学生创业有两个特点,除了创业团队结构不稳定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创业项目视野不够开阔,很难跳脱出大学之外更广阔的社会当中。他笑称,在他们孵化的36个创业团队当中,基本都是在做大学校园的市场,其中有3个就是跟“送外卖”相关。
针对智联招聘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0%多的大学生表示,创业将首选送外卖。这一结果引起舆论哗然,有批评声音认为,外卖送餐行业的商业竞争远比想象中的“跑跑腿”要激烈,大学生创业者在选择具体创业项目时盲目扎堆,隐患重重。资深投资人叶燕萍更是直言不讳地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送外卖不能简单地成为创业,只是其中一项分工、一个环节,简单地把送外卖当作创业,可能是想法偏差。
此外,融资和政策也是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面临的两大难题。
今年5月,共青团广东团省委发布《广东青年创业就业蓝皮书2015》。蓝皮书显示,25%的在粤大学生创业资金来自家庭支持,19%来自银行贷款,合伙融资和个人存款各占18%,依靠政府基金支持的只有12%,民间借贷与风险投资则较少,同为4%。在创业政策落地方面,78%的在粤大学生认为创业环境较差或一般,存在政策落地难、政策主体分散、申请门槛高、申请程序复杂等问题。
C 质疑争议:创业要不要趁早?
即便面临重重困难、种种质疑,乐观的大学生创业者们依然觉得,创业要趁早。
“最好的创业年纪就是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有热情有创意,没有家庭负担。”为了冲击十月份的pre A 轮投资,林展琴和他的团队已经连续好几天从早上八九点熬到半夜两三点,累的时候,他在办公桌上趴十分钟,洗把脸,又投入到各种线上的测试当中。
这个去年刚从大学毕业的90后CEO,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三段创业。在组建这家“玩逗疯玩院”的创意旅游公司之前,林展琴开发过另一款旅游产品,因为团队出现问题被迫停滞;他还开过一家咖啡店,现在还在正常运营。
从最早的2个核心成员,到现在的18人,玩逗团队一路走过来付出了多少努力,中大创新谷的经理江杨阳最清楚。他说,创新谷的十几个创业团队中,最年轻的玩逗团队每天都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以后,永远都是最后才走的。“但和他们交谈,从来没感觉到他们疲累,反而像打了鸡血一样。他们年轻、有创意、有能力,团队像一股麻绳一样拧在一起。”
“我们现在算是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路,正处于小步快跑的阶段。”林展琴坦言,创业阶段每分钱都要用到刀刃上,他给团队成员开的月薪只有1500元,“幸好,大家都抱着创业的心态一起努力,也幸好,我们这个年纪还不需要去顾虑什么。”
“如果你有一个创业的想法,这个想法在经过反复碰撞之后还有可行性,那么创业要趁早。”在采访中,林展琴自信地说,年轻不怕犯错,就是大学生创业最大的优势。
同样是创业趁早,正在读大三的芦浩然还没找到自己持续的创业方向。这三年里,他换了五个不同项目,每项时间都仅半年左右,曾获得过朋友的部分投资。
7月22日,芦浩然带着最新的创业项目——一款上门家教App来到某路演现场,当场遭遇了投资人的质疑。“投资人觉得我们很幼稚”,芦浩然直言“有点不爽”,但对于创业梦想的实现,他也是乐观的。无论是谈及过去还是当前的项目,他都很少讲资金、资源上的“不足”或“困难”。
“我个人觉得真正好的创业时机是在三十岁左右,已有一定的社会历练和资源积累,才有可能成功。”广东天使会创始人何巨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大学生们敢想,但缺乏商业资源的支撑,他们在很多方面还未形成完整、成熟、稳定的看法,比如说自身的职业能力优势到底在哪。现在很多大学生没有行业经验就去创业,这样风险较大,“现在创业,门槛已不是那么低了。”
何巨表示,在评估一个创业项目时,投资人往往更看重团队成员以往的职业经历和资源积累。现阶段商业社会的空白点已经不多,创业要成功,“须对某个行业先有深入理解,抓到某个关键点,通过它来突破,才有之后的故事”。
“如果(创业)失败,我就去找工作。”在记者采访的多家创业团队当中,不止一个负责人这么表示。他们强调,既然现在有一个还不错的项目,那么先去做,不要管后果。
等到了三四十岁再来创业,林展琴承认,那时候考虑肯定也更成熟,各方面的资源、阅历都已经有很好的基础,“但试错成本已经很高了,创业的心态更倾向于稳妥,不会像年轻人那样有个想法、说干就干。”
小数据
《广东青年创业就业蓝皮书2015》显示,大学生具有创业意愿的比例:本科、专科分别为50.1%、72.0%,但是真正自主创业的比例不足1%。据第三方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时创业的人群中,三年后仍坚持创业的比例为47.5%,这也意味着有52.5%创业者没有熬过三年。
教路专家黄达人: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才
原中山大学校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黄达人表示:创业教育是培养人才而不是解决就业。他认为,创新创业的教育首先要面对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和意识;其次面向一部分学生,培养他们创新创业的能力;最后是针对少部分学生,实现创新创业的实践。
张锦喜:
先要把想法落到实处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创业管理学院院长张锦喜认为,很多学生有想法,但之所以未能落到实处,不是缺乏资源,而是因为没有迈出第一步。“把想法落到实处是大学生创业必须要经历的一步,哪怕是很粗糙的,也要将雏形落地。”他认为,创业是各种能力与资源汇聚而成,创业者需要全力以赴去寻找所需要的人、事、物和资源,这过程本身既是一种改进,也是对自己创业的一种考验。
朱列玉:
要促进产学研的对接
全国人大代表朱列玉表示,大学生创业不能盲目创业,应该在政府的有力支持下,在专家教授的带领下,依靠孵化机构,形成项目竞争机制。同时,创业项目是否有前景,也需要有好的评估机制和机构,需要用前瞻性的眼光看待大学生创新创业。他认为,创新创业讲起来容易,但真正能成功的却是凤毛麟角。大学生创新创业要出实效,需要高校的创业学院推进与民营企业的合作,让民营企业与好的创业团队合作,促进产学研的对接。